中方很清楚俄的处境,即便给出辽宁舰图纸,俄罗斯都抄不动了。你知道现在的俄罗斯面临着多大的困境吗,有一种说法是,就算我们把辽宁舰的图纸送给俄罗斯,俄罗斯也无法造出来航母,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苏联那时候多牛啊,能同时造好几艘航母,黑海造船厂更是全世界有名。可苏联一解体,俄罗斯继承了大部分家当,却没继承到完整的产业链。就说航母这事儿吧,苏联时期造航母得9个国防工业部门、600多家核心企业、8000多家配套厂家一块儿配合,可解体后这些资源全分散到乌克兰、白俄罗斯这些国家了。俄罗斯手里只剩下个空壳子,连关键的图纸和技术都不全。 现在俄罗斯唯一的航母“库兹涅佐夫”号,还是苏联时期造的,都服役30多年了。2017年送去大修,结果船坞沉了,起重机砸穿甲板,又赶上火灾,修了8年都没修好,最后直接宣布放弃维修。这可不是偶然,而是俄罗斯整个造船业的缩影。 联合造船集团旗下的造船厂,好多设备都是苏联时期的,龙门吊和船坞用了30多年,建造周期比国际同行长40%以上。像22350型护卫舰,就因为没有西方的精密数控机床,造了一半儿就卡那儿了。 再说说经济。俄罗斯这几年GDP一直在2万亿美元左右晃荡,军费占比虽说从2021年的2.7%涨到2023年的3.9%,可2024年计划提到6%,听起来挺多,但架不住俄乌冲突天天烧钱。 航母这东西,从设计到下水,没个几百亿美元根本下不来。就说“库兹涅佐夫”号的维修吧,前前后后花了15亿美元,都够买200辆T-90M坦克了。俄罗斯现在陆军和空军都嗷嗷等着钱用,哪儿还有闲钱去折腾航母? 技术方面就更惨了。苏联解体后,大量造船专家和技术工人流失,圣彼得堡国立海洋技术大学的船舶设计专业招生人数比1991年减少了65%。剩下的工人,好多都是50岁以上的老师傅,年轻工程师根本接不上茬儿。 像航母上的蒸汽轮机,苏联时期有专门的厂子生产,现在俄罗斯连密封件都造不出来,还得偷偷从乌克兰买。更要命的是,西方制裁一搞,精密工具、航空发动机、计算机控制系统这些关键部件都断了货。俄罗斯想自己搞替代,可造出来的东西性能差一大截,好多部件里还得偷偷用外国芯片。 有人可能说,中国能把“瓦良格”号改成辽宁舰,俄罗斯咋就不行呢?这里面学问大了。中国接手“瓦良格”号的时候,国内已经有完整的船舶工业体系,从特种钢材到电子设备,啥都能自己造。 可俄罗斯呢,连航母用的特种钢材都得进口,舰载机苏-33早就停产了,飞行员队伍也散了。就算有辽宁舰的图纸,俄罗斯也得重新建生产线,培养技术工人,这得花多少钱、多少时间? 还有战略上的考量。俄罗斯现在把宝全押在核潜艇上了。普京2025年亲自为“波扎尔斯基大公”号战略核潜艇升旗,这艘潜艇能携带160枚核弹头,威慑力比航母大多了。 俄罗斯海军2050年发展战略里,压根儿没提航母,全是核潜艇和无人作战系统。这不是说航母没用,而是俄罗斯实在没那精力和财力去搞。现在俄罗斯海军连驱逐舰、巡洋舰都顾不上升级,哪儿还能折腾航母? 再看看国际环境。西方制裁对俄罗斯的打击太大了。以前能从欧洲买的精密仪器、电子设备,现在要么买不到,要么得绕好几个弯子。就说航母上的雷达系统吧,俄罗斯想升级,可里面的芯片全被西方卡着脖子。 就算想找印度、土耳其这些国家合作,人家的技术水平也跟不上。印度自己的航母“维克兰特”号,还得从法国买舰载机,俄罗斯想靠别人根本行不通。 有人可能觉得,俄罗斯不是还有核潜艇吗?造不了航母,造核潜艇总行吧。可核潜艇和航母是两码事儿。核潜艇讲究隐蔽性和核威慑,航母讲究的是远洋作战和综合打击能力。 俄罗斯现在连航母的护航舰队都凑不齐,就算勉强造出来一艘航母,也得配上驱逐舰、护卫舰、补给舰,这又是一笔天文数字。更关键的是,俄罗斯现在连航母的舰载机联队都组建不起来,苏-33停产了,米格-29K性能又不行,总不能让航母当摆设吧? 还有个现实问题,俄罗斯缺乏大型船坞和现代化设施。“库兹涅佐夫”号大修的时候,PD-50浮动船坞一沉,直接就没辙了。后来临时把两个小干船坞合并,折腾了3年才勉强能用。 可这种临时凑合的设施,根本满足不了航母维修的要求。像美国航母大修,得进专门的干船坞,里面各种设备一应俱全,俄罗斯连这最基本的条件都没有。 俄罗斯造不了航母,根本原因就是经济不行、技术断层、供应链断了、国际环境又不允许,再加上战略重心转移。就算中国把辽宁舰的图纸给俄罗斯,他们也得先把造船业的窟窿补上,把产业链重新拉起来,还得有足够的钱和技术工人。 可现在俄罗斯连“库兹涅佐夫”号都修不好,哪儿还有精力去搞新航母?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儿,得好几十年的积累。就像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用了30多年都没恢复元气,想再回到苏联时期的辉煌,难上加难。
“斩首”不为泽连斯基,俄军真正要干掉的是战争发动机泽连斯基还在演,但俄军已经
【1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