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对美签署屈辱协议,欧盟内讧   当地时间28日,法国谴责欧盟对美签署“不公平

天天纪闻 2025-07-29 17:16:56

因为对美签署屈辱协议,欧盟内讧   当地时间28日,法国谴责欧盟对美签署“不公平协议”,法国总理弗朗索瓦·贝鲁在社交媒体上发文说:自由民主的欧洲,选择向美国人屈服,这是耻辱的一天,(冯德莱恩卖国)。   根据公开信息,美国将对欧盟输美商品征收15%的关税,而欧盟则承诺增加6000亿美元对美投资,还要购买价值7500亿美元的美国能源产品和军事装备。   钢铁和铝的关税暂时维持现状,芯片、烈酒等关键领域的谈判则被推迟。冯德莱恩在解释协议时说,15%的关税已经是欧盟能争取到的最好结果,毕竟特朗普之前威胁要征收30%甚至50%的关税。但法国人可不这么看,他们觉得这个协议从根子上就不公平。   法国的不满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首先是农产品关税的问题。按照协议,美国的农产品可以零关税进入欧盟,可法国卖到美国的农产品却要交15%的关税,这对法国农业来说简直是个灾难。   法国的葡萄酒、奶酪这些农产品一直是出口的大头,现在突然被加税,农民和相关企业的日子肯定不好过。法国农业部长就曾私下表示,这等于让法国农民和美国同行打架。其次,协议要求欧盟采购美国的军事装备,这让法国很不爽。   法国自己就是军工大国,达索公司的战斗机、欧洲导弹集团的武器系统在国际上都很有名,现在却要花大价钱买美国货,等于是把自己口袋里的钱往美国人兜里塞。   更让法国人担心的是能源依赖问题。虽然从美国进口液化石油气能减少对俄罗斯的依赖,但过多依赖美国能源会让欧洲在价格和供应上受制于人,一旦国际形势有变,欧洲可能会陷入新的危机。   相比之下,德国对这份协议的态度就积极多了。德国是出口导向型经济,汽车、机械制造等产业高度依赖美国市场。协议里把汽车关税从之前可能的27.5%降到了15%,这对德国汽车业来说是个重大利好。   德国总理默茨就说,协议避免了一场可能严重冲击德国经济的贸易冲突,特别是汽车行业“躲过了一劫”。德国工业联合会虽然也承认协议有缺陷,但认为15%的关税比没有协议要好,至少给企业提供了一定的稳定性。   不过德国国内也不是所有人都支持,一些经济学家就指出,长期来看,协议可能会削弱欧洲企业的竞争力,因为15%的关税会增加出口成本,而大规模采购美国装备和能源可能导致欧洲的发展资金外流,影响本土产业的创新和升级。   冯德莱恩在这场风波中处于风口浪尖。作为欧盟委员会主席,她主导了与美国的谈判,协议的签署责任自然落在她头上。法国的批评直接指向她,说她在谈判中让步太多,出卖了欧洲的利益。   而德国则把她当成“救火队员”,认为她在关键时刻避免了欧美贸易战的爆发。这种两极分化的评价反映出欧盟内部利益的严重分歧。冯德莱恩自己也很无奈,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欧盟在安全上高度依赖美国,在这种情况下,谈判必须有所妥协,否则可能会引发更大的危机。但她的解释并没有平息争议,反而让更多人质疑欧盟的谈判策略。   这场内讧对欧盟的影响可不小。法德作为欧盟的核心国家,它们之间的分歧会直接影响欧盟的决策效率和国际地位。以前法德在很多问题上能达成共识,带着其他国家往前走,但这次却公开唱反调,其他成员国也开始各自表态。   匈牙利总理欧尔班说这个协议“糟糕透顶”,冯德莱恩根本不是特朗普的对手;斯洛伐克总理菲佐虽然觉得15%的关税是“不错的成果”,但也警告“魔鬼藏在细节里”。   这种分裂让欧盟在国际舞台上显得软弱无力,原本想通过集体谈判增强话语权,结果却变成了各自为战。   从国际反应来看,其他国家大多保持沉默。美国自然是乐见其成,特朗普在宣布协议时毫不掩饰得意之情,说这是“美国优先”的胜利。俄罗斯则冷眼旁观,有分析人士指出,欧盟的内部分裂可能会让俄罗斯在能源和外交上获得更多主动权。至于中国,目前还没有官方表态,但有专家认为,欧盟的不稳定可能会影响中欧贸易合作,特别是在钢铁、汽车等领域。   现在的问题是,这份协议能不能真正落实。协议里提到的6000亿美元投资和7500亿美元能源采购可不是小数目,而且很多条款还没形成正式书面文件。   欧盟内部对协议的执行已经出现了分歧,法国明确表示不会轻易接受协议中的某些内容,比如大规模采购美国军事装备。德国虽然支持协议,但也担心国内企业会因为关税增加而失去市场份额。更麻烦的是,协议还可能违反世界贸易组织的最惠国待遇原则,一旦被起诉,欧盟可能会陷入更被动的局面。   冯德莱恩夹在中间,既要维护欧盟的整体利益,又要平衡成员国的不同需求,压力可想而知。如果欧盟不能有效解决这些分歧,未来可能会面临更多的挑战,甚至影响欧洲一体化的进程。  

0 阅读:109

猜你喜欢

天天纪闻

天天纪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