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由全军签署的“死亡通知单”已送达东京!国防部、东部战区、南部空军轮番上阵,密

烟雨评社 2025-11-25 16:39:50

一份由全军签署的“死亡通知单”已送达东京!国防部、东部战区、南部空军轮番上阵,密集的警告声汇成了一句震耳欲聋的咆哮:“日本若敢动,全境皆战场!”这不再是外交辞令的博弈,这是中国军队在战前最后一次校对“打击坐标”。 最近半个月,中国军方的发声频率和严厉程度都透着不寻常。中国军号直接亮出日语海报,明晃晃地写着 “武力介入必将迎头痛击”,特意穿透信息壁垒让日本民众看清风险。 国防部新闻发言人的表态更不留余地,直言日方铤而走险只会 “碰得头破血流”,没有任何模糊空间。东部战区紧接着放出《若一去不回》《归程》两条视频。 南海舰队的战士们则在镜头前喊出 “一声令下,满腔热血赴战场”,从北到南,从空军到海军,形成了密不透风的舆论与决心包围圈。这种多军种、多语种的集中警告,本身就是一种战略表态:所有力量已完成集结,只待指令。 警告的背后,是看得见的火力覆盖网。火箭军的东风 - 26 导弹从内陆发射,3000-4000 公里的射程能把日本全境纳入打击范围,连最北端的北海道军事基地都跑不掉。 海军 055 型驱逐舰在黄海海域游弋,舰上搭载的长剑 - 10 巡航导弹射程达 2500 公里,采用低空隐蔽突防模式,能精准命中日本的港口指挥中心。 空中力量更不含糊,轰 - 6K 轰炸机群带着长剑 - 20 巡航导弹,从西南方向起飞就能覆盖第二岛链内目标,配合歼 - 10C 战斗机的超低空突防,形成 “空海一体” 的打击矩阵。 这些装备不是孤立存在的,通过战区级数据链,预警机、战机、舰艇能实现情报秒级共享,轰 - 6K 甚至能靠 AI 系统自动生成最优攻击路线,突防成功率提升到 89%。 实战化训练则在不断打磨 “打击精度”。东部战区前不久的 “砺剑 - 2025” 演习里,歼 - 10C 编队带着攻击 - 11 无人机前出侦察,用 KG-600 电子吊舱把 “敌方” 雷达探测距离压缩到原来的 30%,为后续打击撕开缺口。 轰 - 6K 在距离目标 200 公里处发射导弹,借助北斗三号导航,命中精度从米级提到了分米级,意味着日本的军事机场跑道、弹药库这类关键设施,根本躲不过定点清除。 夜间训练更是家常便饭,歼 - 10C 靠红外搜索系统在漆黑环境下锁定目标,验证了全天候作战能力,这种高强度演训不是 “秀肌肉”,而是在反复校准打击坐标,确保一旦需要,能第一时间摧毁所有关键节点。 日本那些被改造为 “军民两用” 的机场和港口,早已被纳入打击清单。中国军号的英文警告说得明白,这些设施只要被用于军事介入,就会成为合法打击目标。从冲绳的嘉手纳基地到东京的横须贺军港,每个可能被用来调动兵力的地点,都在导弹与战机的瞄准范围内。 更关键的是,中国军队的区域拒止能力早已成型,此前美国 “里根” 号航母试图靠近,055 型驱逐舰和山东舰编队直接前出模拟攻击,逼得美军撤到菲律宾海,这意味着外部势力想插手也难有空间。 现在的密集警告,本质是把后果摆到明处。从语言威慑到装备部署,从实战演练到火力覆盖,每一步都是在告诉东京:所谓 “介入” 的代价,是全境沦为战场。那些看似常规的训练与表态,实则是战前最后的坐标校对,容不得半点误读。 我们绝不允许军国主义借尸还魂,谁敢挑战二战后的国际秩序,谁就是解放军火力网下的碎肉。日本如果还想拿国运赌一把,那官方警告,就是给他们提前写好的墓志铭。

0 阅读:1

猜你喜欢

烟雨评社

烟雨评社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