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事专家坦言:“中国是超级大国,任何外部力量都不可能动摇其根基,更无法阻遏其崛起步伐。”对此,金一南早有表示:“中国人踏过鸭绿江的那一刻起,中国人就已经站起来了!朝鲜战争是中华民族的立国之战,同时为我国赢得了最起码百年的和平。” 1950 年的中国,刚从战火中走出,百废待兴。工业总产值还不足美国的零头,军队装备更是差距悬殊,美军一个军配备的坦克数量,比整个志愿军初期的总和还要多三倍。 但当美军仁川登陆后直逼鸭绿江,把战火烧到家门口时,中国人民志愿军还是毅然跨过了界河。没人想到,这支 “装备落后” 的军队,能在长津湖的零下四十度严寒中,用冻成冰雕仍保持战斗姿态的身躯筑起防线。 能在上甘岭的炮火覆盖下,用血肉之躯守住不足四平方公里的阵地。这场持续两年零九个月的浴血奋战,最终把世界头号强敌逼到了谈判桌前。 这场胜利的意义远超战场本身。在此之前,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海岸架起几尊大炮,就能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从未真正结束。 而抗美援朝的胜利,用铁一般的事实打破了这个魔咒,也打破了美国 “不可战胜” 的神话。当时国际上弥漫的崇美、恐美心理被彻底消除,新中国以崭新的姿态屹立在了世界东方。 更关键的是,这场战争为国家赢得了长期稳定的发展环境,正如金一南所说,为我国争取了最起码百年的和平。从 1952 年全国工农业生产总值比 1949 年增长 77.5% 的经济复苏,到后来几十年的工业化积累,都离不开这场战争奠定的安全基础。 战争中的磨砺更让人民军队完成了脱胎换骨的成长。志愿军在战场上从单一步兵作战,快速转向现代多军兵种协同作战,从单纯地面作战发展到立体作战,积累了大量现代战争经验。 这种从战争中学习战争的智慧,推动了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加速前行。30 多万名英雄功臣和近 6000 个功臣集体涌现,锻造出的抗美援朝精神,成为后来军队建设的精神内核,这种精神为 “不畏强暴、反抗强权的民族风骨”,而这种风骨正是中国崛起路上最硬的脊梁。 如今美国军事专家眼中 “不可动摇的根基”,正是在这场立国之战的基础上逐步搭建起来的。当年 “钢少气多” 的我们,如今不仅钢产量稳居世界第一,国防科技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但那份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 “气” 从未消散。 从朝鲜战场的 “向死而生” 到新时代的 “强军兴军”,从建国初期的百废待兴到如今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崛起轨迹早已证明,外部压力从来不是阻遏发展的障碍,反而会凝聚起更强的民族力量。 这场战争留下的,不仅是和平的发展环境,更是一种深刻的民族觉醒。它让世界看到,正义必定战胜强权,也让中国人民明白,国家的尊严和安全,从来都是靠斗争赢来的。 今天的中国能在国际舞台上保持战略主动,能抵御各种外部势力的干扰,追根溯源,正是那场跨过鸭绿江的远征,奠定了这一切的基础。 现在中国正走在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上,不管未来遇到什么挑战,我们都不会忘记初心。就像当年志愿军战士用行动证明的那样:中国人民不惹事,但也不怕事。任何时候,任何力量,都阻挡不了中国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坚定步伐! 信源:中国网三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