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为什么忌惮朝鲜!第一,朝鲜境内没有日企,人家不稀罕。第二,朝鲜人也不用日本的东西,你在朝鲜也几乎看不见日货。第三,朝鲜和日本也没有建交,朝鲜将日本视为了“千年宿敌”。 走进朝鲜的城市街头,想找家日本企业比找件古董还难。自从 2016 年最后一家日资企业退出开城工业园,这里就彻底成了日本资本的禁区。 日本曾想用经济渗透那套打开局面,毕竟历史上东洋拓殖株式会社在朝鲜的掠夺尝到过甜头,但现在这招完全失灵。 韩国贸易协会的数据显示,日本在朝鲜外贸中的占比只剩 3.4%,而朝鲜对华贸易依存度高达 91.8%,经济命脉早就不在日本能触碰的范围里,自然没必要给日企留位置。 更让日本没辙的是,朝鲜人压根不稀罕日本货。在平壤的超市里,货架上摆满的是国产 “春香” 牌化妆品、“阿里郎” 手机,连香皂都是新义州化妆品厂生产的人参皂,年产量能达到 6000 吨,还靠着天然成分远销海外。 这些本土产品从研发到生产都形成了完整链条,新义州化妆品厂光研发人员就有 26 位重点人才,还拿过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发明奖章,完全不需要依赖日货填补市场空白。这种自给自足的状态,让日本惯用的商品输出和文化渗透策略失去了立足之地。 最核心的症结,还是两国那道迈不过去的外交高墙。全球大多数国家都和朝鲜建交了,日本却偏偏在少数派里,这背后是刻在骨子里的历史积怨。 从丰臣秀吉发动壬辰倭乱把朝鲜烧杀抢掠大半,到近代 35 年殖民统治里的奴化教育、强征劳工,再到至今没彻底清算的历史罪责,每一笔都成了朝鲜口中的 “千年宿敌” 铁证。 2002 年《平壤宣言》曾带来一丝建交希望,却因为历史问题卡壳,到 2025 年朝鲜社会科学院还在开讨论会历数日本罪状,这种毫无缓冲的敌意,让日本连基本的危机管控渠道都没有。 经济上插不上手,文化上渗不进去,外交上谈不拢,这样一个完全不受自己掌控的邻居,难怪会让日本处处忌惮。毕竟在国际关系里,最让人不安的从来不是明面上的对手,而是根本找不到突破口的僵局。 日本的忌惮,本质上是对“失控感”的恐慌。它既没法用经济牵制朝鲜,也没法用外交化解矛盾,更没法用军事彻底压制对手,朝鲜的每一次导弹试射、每一次网络反击,甚至每一次对历史问题的强硬表态,都在提醒日本:殖民时代的霸权早就过去了,你欠下的血债,早晚得用某种方式还回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