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海豚的禁忌之恋:1965年实验背后,它为她选择自杀

小史论过去 2025-11-13 13:07:46

1965年,美国一女子在实验时,竟然和公海豚发生了感情,没多久实验便被迫终止,公海豚接受不了现实,竟选择沉入水底,将自己活活给淹死了! 玛格丽特·豪威·洛瓦特出生在1942年的美属维尔京群岛圣托马斯岛,那地方热带风光不错,她从小就对动物感兴趣。儿时读过一本关于猫和人沟通的书,让她开始琢磨动物到底能不能懂人类的话。长大后她没上大学,而是留在岛上过日子。1963年圣诞,她从姐夫那儿听说岛东边有个实验室在研究海豚,就开车去瞧瞧。那个叫海豚点的实验室由格雷戈里·贝特森管着,他是人类学家,对沟通感兴趣。尽管玛格丽特没啥科学背景,但她的热情打动了贝特森,让他同意她当志愿者。她开始观察三只海豚:彼得、帕梅拉和茜茜,每天记下它们的举动,比如怎么玩耍、怎么发声。几个月下来,她积累了不少笔记,这让她遇上了约翰·C·利利,这家伙是神经科学家,正用NASA和海军的钱研究海豚学英语的可能性。利利看中她的认真劲儿,1965年请她加入核心项目。那年她23岁,就搬进了特制的海豚屋。 海豚屋建在岛上,设计成一半陆地一半水池的模样,方便人和海豚互动。玛格丽特的任务是教彼得说英语,从简单词开始,像“球”或者问候语。她每天花时间示范发音,用鱼做奖励。彼得是只年轻雄海豚,起初它试着模仿,但声音总带泡泡。时间长了,彼得对她越来越依恋,只在她那儿配合,其他人靠近就躲开。作为成年海豚,它有生理需求,这影响了实验进度。玛格丽特决定手动帮它解决,以保持专注。这个举动在团队里惹争议,有人觉得不专业。利利还往项目里加了LSD测试,想看海豚反应,虽然没啥效果,但这让外界更质疑。资金问题冒头,NASA减了支持,项目没多久就停了。玛格丽特走后,彼得被送去迈阿密实验室,那儿条件差,它不吃东西,几天后沉底不呼吸了。海豚呼吸得靠意识,这等于自杀。 这个实验的起因得从约翰·C·利利的想法说起。他在上世纪50年代就开始研究海豚脑子,认为它们智能高,能学人类语言。NASA感兴趣是因为太空探索需要跨物种沟通的技术,所以投钱。实验室在圣托马斯岛建起,招了些人,包括玛格丽特。她从志愿者变成主力,因为她不怕脏累,天天泡在水里教彼得。项目细节显示,彼得学会了几个词的发音,但不完美。依恋问题越来越明显,它会追着玛格丽特游,不让她离开。手动干预的事儿后来被曝光,引发伦理讨论。利利的LSD实验更糟,他给海豚用药观察行为变化,结果没科学价值,还被批不负责。项目终止时,大家都散了,彼得的转移成了悲剧起点。它在新地方适应不了,拒绝食物,导致死亡。这事儿暴露了动物实验的道德漏洞。

0 阅读:55
小史论过去

小史论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