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陆小曼在昏睡中,拔掉了自己的氧气管。她微微睁开双眼,对赵清阁笑着说:“我看见志摩了。”赵清阁俯下身子,询问她:“我能为你做些什么?” 陆小曼出生在1903年的上海,家里条件好,父亲陆定是银行家,早年留学日本,母亲吴曼华出身书香门第,对她教育抓得紧。从小她就聪明,六岁进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十三岁转到法国圣心学堂,那儿是教会学校,她学了法语、绘画、钢琴和舞蹈这些技能。长大后在北京外交圈子混得风生水起,胡适都说她是北京一道风景。追求她的人一大把,但父母十九岁就把她嫁给了王庚。王庚不是一般人,出身官宦,早年用庚子赔款留学美国,读了密歇根、哥伦比亚和普林斯顿大学,还从西点军校毕业,和艾森豪威尔同届。1918年回国进北洋陆军部,前途一片亮堂。1922年婚礼在北京海军俱乐部办得热闹,两人起初过得还行,她住洋房穿好衣服参加沙龙。但王庚工作狂,埋头公务不怎么陪她,她觉得像关在笼子里的鸟,日子越来越没劲。 1924年王庚调到哈尔滨当警察厅长,走前托徐志摩照顾老婆,这事儿改变了三个人的人生轨迹。徐志摩那时刚和张幼仪离婚,追林徽因也没成,两人一见投缘,都爱文艺,聊诗画聊得来。来往多了,感情就变味了。绯闻传开,王庚写信说如果她心属别人,他不拦着。后来王庚去上海问清楚,却被陆小曼爸骂一顿。刘海粟他们帮忙调解,王庚签了离婚书,还叮嘱徐志摩要一心对她。王庚这人宽容,但也衬出后来陆小曼的日子多苦。离婚后她和徐志摩1926年10月在北海公园结婚,梁启超做证婚人,当场骂徐志摩浮躁没学问,陆小曼任性会害人。婚后她还是大手大脚,租三层洋房雇司机佣人,看病只找翁瑞午。徐志摩教五所大学课,月入六百大洋都不够,常借钱过日子。她胃痛神经衰弱,翁瑞午建议抽鸦片止痛,她上了瘾,徐志摩劝也劝不住。 1931年11月17日他们为鸦片吵架,徐志摩两天后为省钱坐免费邮政飞机去北京,飞机失事死了。陆小曼自责说她没杀他但他因她死,徐家爸骂她是凶手,朋友们慢慢远了。她没了经济来源,翁瑞午借照顾名义靠近,两人同居。他有家室,但陪她抽烟玩乐,朋友劝她别负徐志摩,她说命就这样。翁瑞午幽默,会逗人,陆小曼靠他过日子。1956年陈毅帮她进上海文史馆当馆员,月薪八十元,够基本开销。1961年翁瑞午死后,她彻底一个人,身体越来越差,肺气肿哮喘发作频繁。晚年她画画写字,整理徐志摩遗作,日子过得清苦,但总想着徐志摩。 陆小曼的一生从风光到落魄,反映了那个时代女人的局限。她出身好,但婚姻选择让她一步步滑坡。王庚是好丈夫,但她要自由,结果跟徐志摩也没长久。徐志摩死后她靠翁瑞午,但那段关系争议大,别人说她不检点。她抽鸦片这事儿毁了健康,也毁了名声。晚年孤单,朋友少,就赵清阁常来看她。赵清阁是老朋友,帮她不少。陆小曼总梦见徐志摩,觉得快见面了。这事儿听起来凄凉,但也正常,人老了总念旧。1965年初她住进上海华东医院,病情重,牙掉光,瘦得不成样。拔氧气管那事儿,是她自己做的,醒来对赵清阁说看见徐志摩了。赵清阁问能帮什么,但她没再答。 陆小曼死于1965年4月3日,享年62岁。死后入殓时没件像样衣服,赵清阁自己掏钱买绸衣裤给她穿。遗愿是和徐志摩合葬,但徐家拒绝,说她害死徐志摩,不配。徐积锴是徐志摩儿子,回信列理由:她生活奢侈压垮徐志摩经济,她抽鸦片引发争执导致飞机事故,她和翁瑞午同居损徐家名声。陆小曼表侄看到回信也没办法。火化后骨灰盒放殡仪馆,无人领走,后来丢了。1988年她堂侄女陆宗麟在苏州东山华侨公墓建纪念墓,刻名字种树,但没骨灰,就个空碑。葬礼没人参加,亲友散了,翁瑞午女儿翁香光帮了点忙,但整体凄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