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陈永贵的第一任妻子李虎妞去世后,经人介绍,昔阳县大寨村妇女宋玉林成为

小史论过去 2025-11-13 13:07:40

1965年,陈永贵的第一任妻子李虎妞去世后,经人介绍,昔阳县大寨村妇女宋玉林成为了陈永贵的第二任妻子,从1966年成亲到1986年陈永贵病逝,两人在一起生活长达20年之久。[紫薇别走]大寨村支书陈永贵的妻子李虎妞因病去世,留下两个年幼的孩子陈永贵每天忙于村务,回家面对冷锅冷灶,常常不知所措。 陈永贵出生在1914年,山西昔阳县大寨村一个穷苦农民家。从小他就帮家里干农活,长大后投身村务,组织大家修梯田,改善土地条件。1948年他入党,当上大寨村党支部书记,带领村民增产粮食,村里产量逐步提高。他外出参加农业会议,分享经验,成为农业典型。陈永贵工作勤恳,经常检查田地,帮助村民解决问题。他的第一任妻子李虎妞1926年生,1941年和他结婚,两人育有一子陈明珠,还有养女陈明花。李虎妞参与家务和农活,直到1965年因病去世。 宋玉林1927年生在大寨村一个贫困家庭,早年帮父母劳作。抗日时期她支援前线,缝制衣鞋。十八岁当村妇女干部,组织妇女生产,后来评为县劳动模范。她有过一次婚姻,前夫王金魁是小学校长,因犯罪入狱判刑,她离婚后独自带儿子陈明善。宋玉林继续下地干活,抚养孩子,坚持自立。她和陈永贵在劳模会上见过,但没深交。两人背景类似,都出身农村,经历过苦日子。 1965年李虎妞去世后,陈永贵独自带两个孩子,陈明珠五岁,陈明花三岁。他村务繁重,早出晚归,家事无人打理。媒人开始介绍对象,很多人上门,因为陈永贵名气大。但他犹豫,工作忙,年纪也大。媒人提到宋玉林时,他先不同意,她离婚带孩子,比他小十二岁。宋玉林也拒绝,自认身份不配。媒人多次劝说,强调两人经历相似,都懂农村生活。最后他们同意见面,谈过几次家常事。 1966年陈永贵和宋玉林结婚,没有大办,就简单成家。婚后宋玉林带儿子搬进陈家,加上陈永贵的两个孩子,一家五口。1967年他们生下小儿子陈明亮,家庭成员关系复杂,有不同血缘。宋玉林负责家务,照顾所有孩子,继续下地劳动。她没改变生活习惯,坚持干农活。陈永贵继续村支书工作,外出多,她在家维持一切。 陈永贵职位逐步升高,到北京任职,成为国务院副总理。按照政策,宋玉林可以随夫进京,迁户口,过城市生活。亲戚劝她去享福,但她摇头拒绝,说大寨托儿所孩子需要照顾,村里大人忙生产,她得留下来帮忙。她选择留在村里,当托儿所保育员,每天管几十个孩子,做饭洗衣哄睡。来大寨参观的人多,包括领导和外国人,她避开,不愿露面。 陈永贵在北京工作,宋玉林留在大寨,两人分居多。他回村时,她准备家乡饭菜,补衣服。他们生活朴素,互相支持。宋玉林不懂大政治,但用实际行动维持家庭。陈永贵欣赏她农民本色,在人前介绍她为地道农民。两人一起二十年,中国变化大,陈永贵经历高光期。 1980年陈永贵辞职,回大寨村,两人重聚。他帮忙村里事,她继续劳作。1986年陈永贵在北京病故,享年72岁。宋玉林带骨灰回村,按遗愿埋在本地。她拒绝组织特殊照顾,继续住旧窑洞,下地干活,说自己还能动,不添麻烦。退休后她管理托儿所,直到晚年。 宋玉林生活简朴,坚持劳动,直到2018年去世,享年92岁。村里人自发送行,郭凤莲致悼词。她一生在大寨,陪伴村民,成为精神符号。她的选择反映农村妇女坚韧,拒绝城市生活,扎根乡村。 陈永贵和宋玉林婚姻源于媒人介绍,两人背景相似,都吃过苦。宋玉林前夫犯罪导致离婚,她独自带孩子,显示独立。婚后她融入陈家,抚养多个子女,包括不同血缘的孩子。陈明亮出生后,家庭更完整。宋玉林工作不止家务,还管托儿所,帮助村里妇女安心生产。这体现了她责任感。 大寨村在陈永贵领导下,修梯田增产,成为农业榜样。宋玉林参与其中,继续劳作,没因丈夫职位改变。她拒绝进京,理由是村里需要她,这决定影响家庭生活。陈永贵支持她选择,两人关系基于尊重农村本色。 陈永贵逝世后,宋玉林独自生活,继续下地,拒绝补助。她的晚年平静,村人尊敬她。她去世时,村民自发悼念,显示她影响深远。这段婚姻跨越二十年,体现了普通农民适应变化的能力。

0 阅读:36
小史论过去

小史论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