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62岁陆小曼去世。翁瑞午的长女翁香光闻讯赶来,见四下无人,迅速解开陆

小史论过去 2025-11-13 13:07:39

1965年,62岁陆小曼去世。翁瑞午的长女翁香光闻讯赶来,见四下无人,迅速解开陆小曼的衣扣,眼前的场景令她惊愕不已,忍不住感慨:凉薄之人终究没有好下场。[舔屏] 陆小曼1903年出生在苏州一个有钱人家,从小聪明伶俐,学过法语、绘画,还会唱京剧。家里条件好,她上过北京的女子学校,接触不少新思想。那时候的她,社交活跃,认识很多人,包括后来的丈夫王赓。王赓是军官,俩人1922年结婚,但日子没过多久就出问题。王赓忙军务,常不在家,陆小曼觉得无聊,就参加各种聚会。在一次舞会上,她遇上诗人徐志摩,两人聊得来,很快就发展出感情。这事闹大,王赓同意离婚,但社会上议论纷纷。陆小曼不顾反对,1926年跟徐志摩结了婚。徐家老头徐申如从头到尾没露面,明显不认可这个媳妇。婚后,他们搬到上海,陆小曼爱打扮,穿旗袍出入各种场合,徐志摩则到处挣钱养家。 徐志摩1931年坐飞机出事死了,那年他去北京,飞机在济南附近坠毁。徐家一直怪陆小曼,说她花钱大手大脚,逼徐志摩选便宜航班赶路。其实徐志摩那趟是去听林徽因讲座,顺便挣点讲课费。陆小曼守寡后,生活更乱,她鸦片瘾越来越重,花销大。徐家彻底不理她,长子徐积锴后来明确说,她没资格进徐家坟地。陆小曼转而跟医生翁瑞午住一起,翁瑞午是银行家出身,对她挺好,帮她治鸦片瘾,还负担所有开销。俩人没正式结婚,就这么过了三十年。翁瑞午卖掉祖产维持生活,五十年代上海经济紧张,这负担不小。陆小曼晚年进了上海中国画院,当专职画家,画山水花鸟,收入勉强够医疗费。 陆小曼的鸦片瘾是从年轻时染上的,那时候上海上流社会流行这个,她跟徐志摩结婚后更沉迷。徐志摩劝过,但没用。她身体渐渐垮掉,肺气肿、哮喘缠身,最后几年靠氧气活着。医院账单堆积,她在病床上还画画,完成最后的自画像。1965年她62岁去世,那年上海医疗条件有限,她没得到好护理。翁瑞午早几年死了,临终托女儿翁香光继续照顾陆小曼。翁香光是翁瑞午长女,对陆小曼看法复杂,一方面知道她有才华,另一方面觉得她对父亲不感激。翁瑞午去世时,陆小曼没表现出悲伤,这让翁香光耿耿于怀。陆小曼生前想跟徐志摩合葬,但徐家拒绝,理由是她跟翁瑞午同居多年,不配。 翁香光赶到医院时,发现陆小曼遗体状况差,衣服破旧,身上针眼多,牙齿黑少。这跟早年优雅形象对比大,她感慨凉薄之人没好下场。这话可能指陆小曼对人冷漠,对翁瑞午付出视而不见。陆小曼年轻时抛弃王赓,追求徐志摩,社会上说她任性。徐家怨她拖累儿子,她也没道歉。跟翁瑞午一起,她依赖他经济支持,但没正式身份,翁家有些人看不惯。陆小曼的画作有水平,收藏者不少,但生活没改善。她晚年孤单,亲友少,堂侄后来帮建衣冠冢。 陆小曼的墓在苏州东山华侨公墓,碑上只写“先姑母陆小曼”,简单得像陌生人。骨灰下落不明,殡仪馆搬迁几次,丢了。堂侄出钱建冢,没照片没简介,冷清。这跟她生前名气反差大,她是民国才女,诗词书画样样行,还会法语。徐志摩死后,她写过回忆文章,表达愧疚,但没改变徐家态度。翁瑞午对她痴心,卖房供她吸毒治疗,五十年代物价高,这钱花得心疼。他女儿翁香光见证一切,对陆小曼评价不高,认为她自私。

0 阅读:160

评论列表

摆渡人

摆渡人

2
2025-11-13 16:32

多少年了,翁瑞午我一直看成翁端午[滑稽笑][滑稽笑][滑稽笑]

猜你喜欢

小史论过去

小史论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