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恢复气氛不久的中美谈判,又让人看了个“高开低走”,原本美方“三巨头”坐镇,看样子阵仗是不小,然而就在结果开局前夜,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突然“失踪”,只剩财政部长贝森特临场救火,这边中方刚摊开谈判稿子,那边美方椅子就空了一张,外交场上的“真空位”比空话更有分量。 卢特尼克这位对华强硬派突然从谈判桌消失,背后藏着场白宫内部的火药味。他九月底推出的"50%规则"像一把双刃剑,伤了中国企业,更戳痛了美国自己。特朗普在闭门会议上直接痛斥他"把一切都搞砸了",这把原本要在APEC峰会展示缓和的算盘全打乱了。 中国反制精准有力,稀土出口管制一出手就捏住美国军工和高科技产业的命门。全球超过七成的稀土供应掌握在中国手中,从开采到精炼的技术壁垒更是中国的"独门秘籍"。美国嘴上强硬,身体却很诚实,他们的F-35战机生产线根本绕不开中国稀土。 谈判还没热场,美国财长贝森特就先放狠话,威胁"谈不成就联合欧洲搞中国"。可惜这套老把戏连欧洲人自己都不买账,德国工业联合会直接泼冷水,直言加税是"自毁长城"。 美方谈判团队内部早就乱成一锅粥。财政部长贝森特、商务部长卢特尼克和贸易代表格里尔这三驾马车各唱各的调。有次和日本谈判,他们竟当着对方的面吵起来,把日方代表晾在一边看笑话。 更讽刺的是,就在谈判前夕,美国贸易代表处宣布对华启动"301调查"。这种一边举着大棒一边喊着要谈的姿态,连美国企业都看不下去了。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报告显示,对华关税让美企年均成本暴增320亿美元。 中方谈判代表的气场完全压制住了美方。贝森特抱怨中方代表使用"煽动性言论",甚至气急败坏地要求换人。但他应该明白,中国谈判团队每个人都经过严格选拔,代表着国家利益,绝非个人意志。 这场谈判让人想起历史上的板门店谈判,那时美国人也带着无法遏制的傲慢,扬言"让机关枪和大炮去谈判"。结果如何?克拉克上将签署了美国历史上第一个没有取胜的停战协议。 特朗普政府内部矛盾重重,既想通过施压获取更多利益,又担心局势失控影响选情。这种"既想打又怕乱"的心态让美国陷入进退两难的窘境。 中方立场始终清晰坚定。商务部长王文涛明确表示,中国反对"脱钩断链",坚持在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基础上探索合作共赢之道。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副教授王晋表述得更直接:"打,奉陪到底,谈,大门敞开"。 关税休战期将在11月10日到期,全球市场都在关注吉隆坡的这场博弈。但中国人显得从容不迫,因为中国市场已经证明了其韧性,而美国市场和选民未必能承受得起新一轮贸易战的代价。 中美这场较量早已超越简单的贸易数字,成为两种经济哲学、两种全球治理观念的碰撞。当美国还在挥舞关税大棒,中国已经构建起覆盖技术、法律、金融的立体化反制体系。 卢特尼克的缺席绝非偶然,而是美国对华战略混乱的缩影。从卢特尼克被边缘化到贝森特临场救火,美方的每一步都显得仓促而被动。中国人带着诚意而来,也带着底线思维和反制能力。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