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突然打出稀土管控这张牌,世界局势立刻像被搅动的棋盘一样翻腾。普京的神经一下子绷紧,显然意识到坐等资源被拎着走不是长久之计。他们盯上了自家的大宝藏——西伯利亚那一整片尚未彻底开发的土地,声称要砸7000亿卢布,把矿山变成现代化产业基地。 俄罗斯的稀土雄心背后,藏着难以掩饰的焦虑。当中国商务部在10月初宣布对稀土物项及相关技术实施出口管制,克里姆林宫立刻嗅到了危机。俄罗斯安全会议秘书绍伊古紧急发声,将稀土产业链建设提升到“关乎俄罗斯联邦作为一个主权国家存在”的高度。 托姆托尔,这个沉睡在西伯利亚冰原下的巨型宝藏,突然被按下了开发快进键。俄罗斯石油公司已全面掌控这座储量达1.54亿吨的稀土矿床,打算大干一场。普京早在2月就定下目标:2030年前实现稀土产量倍增,打造完整产业链。 俄罗斯的稀土家底确实丰厚——已探明储量2800万吨,全球前五,15种稀土元素在境内都有分布。但数字优势掩盖不了一个尴尬事实:俄罗斯80%的稀土产品仍需从中国进口。 绍伊古描绘的宏伟蓝图需要7000亿卢布投入,约合612亿元人民币。问题是,钱从哪里来?西方制裁像一道铁幕,切断了俄罗斯与欧美企业的合作通道。俄乌冲突每天吞噬着巨额军费,能留给稀土项目的资金少得可怜。 技术短板更是致命伤。俄罗斯业内人士坦言,他们需要研发“几乎所有用于开采和加工稀土的设备”。中国已出台的稀土技术出口禁令,恰好卡住了俄罗斯的咽喉。 全球稀土地缘博弈正在上演。高盛最近发布的研究报告揭示,中国控制着全球69%的稀土开采、92%的冶炼和98%的磁体生产。这些数字背后是强大的产业主导权。 中国稀土管制的威力不仅限于产品本身,还创造性地设立了 “0.1%含量阈值” 。任何国际企业在出口含有中国稀土成分的下游产品时,只要价值占比达到0.1%,就必须向中国申请出口许可证。 俄罗斯试图在这场博弈中开辟自己的战场。新西伯利亚的科学家们组建联盟,利用同步辐射源SKIF预测和寻找稀土颗粒。这种基础科学研究固然重要,却难以快速转化为产业优势。 俄罗斯的稀土困境映射出全球供应链的重塑之痛。美国同样面临稀土的供应焦虑,普京曾向美国抛出合作橄榄枝。现实却很骨感:没有中国的冶炼技术,美俄合作只能停留在原矿阶段。 中国稀土产业的优势非一日之功。从开采到高纯度提炼,中国掌握着串级萃取等核心技术,成本仅为美国的1/3。这种全产业链优势结合如今的技术出口管制,形成了难以逾越的“技术护城河”。 俄罗斯计划在西伯利亚建设的稀土产业集合体,听起来雄心勃勃,实则面临重重阻碍。一位业内观察家指出,俄罗斯要实现稀土产业链的独立自主,可能需要近10年时间。 十年之后,全球稀土格局又将如何?中国的回答是持续强化产业链控制。工业和信息化部刚刚公布了《稀土开采和稀土冶炼分离总量调控管理暂行办法》,对国内稀土生产实行总量调控。 俄罗斯的7000亿卢布赌注,是一场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的战略冒险。成功,则能在全球稀土格局中分得一杯羹;失败,将意味着巨额资金打水漂,继续受制于外部供应链。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