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外媒,多位国际领域资深专家分析,特朗普对中方之所以敢肆无忌惮的反复变卦,主要是

文史啊旺 2025-10-24 19:50:31

据外媒,多位国际领域资深专家分析,特朗普对中方之所以敢肆无忌惮的反复变卦,主要是因为他太了解中方了,他充分利用了中方不愿“翻脸”的善意来最大化达到他想得到的目的。 说起特朗普这家伙在中美贸易上的那些事儿,外媒上不少国际专家都直言不讳,他那套反复无常的把戏,根子就在于他摸准了中方的脉门。简单讲,他知道中方一贯讲究稳扎稳打,不爱轻易撕破脸,这份克制劲儿就被他当成了筹码,一次次加码要价,捞足自家好处。像BBC和纽约时报的报道里,专家们反复强调,这种策略在商业桌上或许凑合,可搁到国家博弈里,就显得太没谱了。要是换成别的国家,早忍不住掀桌子了。可中方呢,总是在对话大门留条缝,这让特朗普的算盘打得更响。 回溯第一任期,2018年那会儿,特朗普刚上台没多久,就盯上了贸易赤字这块。他先是抛出知识产权问题为由,对500亿美元中国商品甩上25%的关税,中国这边也没闲着,立马对等额美国大豆和汽车回击。专家们在半岛电视台的分析里指出,这开局就定调了拉锯战。特朗普没收手,7月又推新清单,边加税边在推特上吹牛,说什么贸易战好赢。谈判桌上,美方团队来回折腾,12月G20峰会时,他跟中方领导人握手言和,承诺90天休战,换来农产品采购的让步。结果呢?休战刚起步,2019年5月华盛顿一轮谈崩,美方突然多出“结构性改革”的要求,中国代表摇头走人。特朗普第二天就升级2000亿美元商品的税率,从10%跳到25%,还发帖怼人,说中方想重谈晚了。 这种变卦不是一次两次。大阪G20后,他又缓口气,重启对话,延长休战。可8月眼看要签,特朗普在空军一号上忽然转舵,对剩余3000亿美元中国进口扬言加税。中国回击750亿美元美国商品,僵局再起。专家在CEPR的报告中剖析,这套操作本质上是特朗普的谈判套路:先高压,后松绑,层层蚕食。10月华盛顿重谈,他视频连线敲桌子要“公平贸易”,12月终于敲定第一阶段协议,中方承诺两年内多买2000亿美元美国货,包括能源和农产。特朗普签字时高调庆祝,可协议落地后,美方关税大多没撤,中国采购也只达标一半多点,受疫情拖累。 国际专家为什么说特朗普敢这么玩?关键就在他算计中方的底线。纽约时报10月14日的文章里,专家直指特朗普的摇摆扰乱市场,企业叫苦连天,可他仗着中方不愿“翻脸”的耐心,一次次试探红线。半岛电视台的罗伯茨教授就说,特朗普政府低估了中国承受力,以为威胁就能压垮,结果中国扛住了大痛,没被吓退。相反,中国用实力说话,反制措施精准,像限制稀土出口,这玩意儿全球七成靠中国,戳中美国痛点。亚太时报的分析也提到,特朗普偏好对弱手下狠,可对中国这对手,他那套弱肉强食的逻辑碰壁了。中国不急不躁,坚持对话,这份定力让他的小聪明露了馅。 你看,这不光是贸易账本的事儿,还牵扯全球链条。贸易战打着打着,美国自家后院起火。制造业岗位流失,中西部农民拉着空车厢抗议,超市里中国产电子产品涨价,消费者直挠头。CNBC早年的报道就吐槽,特朗普的翻来覆去,让股市像过山车,投资者头大。专家在Seeking Alpha的评估中算过账,这场战美国经济也没占便宜,通胀压力上肩,企业纷纷把生产线挪到越南墨西哥,供应链乱套。反观中国,专家们在YouTube访谈里说,北京借机推内需,科技自立,贸易战反倒加速了升级。像晶片和电动车领域,中国加大投入,摆脱卡脖子。 转到特朗普第二任期,2024年11月他卷土重来,2025年1月就职后,关税大棒又抡起来了。2月对所有中国进口加10%基线税,撤了小额豁免,3月中方调整汇率,美企高管们开会揉脑袋算成本。5月玫瑰园记者会,他敲桌子宣布对电动车和半导体升到60%,推特上还发帖护美国工人。可专家在RFA的报道中预警,这2.0版更狠,商务部长卢特尼克上任,关税议程直奔极限施压。清华大学金融评论的梳理显示,从第一任到这轮,美国对华政策从零敲碎打变成系统围堵,特朗普的变卦频率没减,威胁后缓和,缓和后加码,循环往复。 但话说回来,中国应对起来更从容了。中国社科院的刘研究员在1月文章里分析,特朗普回归,中国工具箱满满,稀土、国债这些牌捏得稳。像豆农那边,美国中西部农场主已开始唾弃高关税,施永青在YouTube访谈中说,特朗普贪威好面子,一丢架就跛脚。冯宗宪在直新闻里比对谈判风格,中方用实力和道义硬刚,节奏稳健,不像美方急吼吼。北京大学朱锋教授的观点也类似,从特朗普1.0到2.0,美国竞争政策演变,但中国已从被动到主动,内循环外联动,韧性拉满。

0 阅读:159

猜你喜欢

文史啊旺

文史啊旺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