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森特动身前往吉隆坡,中方已备下“大礼”,美:无法忍受不对等 第五轮中美谈判定

源源谈国际趣事 2025-10-24 15:45:28

贝森特动身前往吉隆坡,中方已备下“大礼”,美:无法忍受不对等 第五轮中美谈判定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一张桌子两方人马,美方财政部长贝森特亲自带队出发,阵仗不小。 可就在他动身前,中方的回应却是静悄悄地放出一句话:准备好了“大礼”。这不是欢迎仪式,而是一份让对手心里打鼓的谈判筹码。 这轮谈判不再是遮遮掩掩的外交试探,而是摊牌式的对话。早在2018年中美交手就没停过,2023年虽然缓口气,但好景不长。2024年,美国又在技术层面挑起事端,压制中国AI和高端制造,双方的关系一下子又紧了。 美方这趟出发前,老套路又搬上台面。贝森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放话,说要考虑对中国实施“关键软件出口限制”,包括高端笔记本、喷气发动机里的核心组件。 这几年美国对中国的芯片限制没少动手,像2023年就限制英伟达等公司向中国出口AI芯片。 贝森特这次访谈里还被问到美国财政部门人事调整的问题,结果他含糊其辞,眼神飘忽,外界看得明白——美方内部也不太稳。 加上美国大选年刚过,特朗普政府上台,财政、商务、国安这些口径并没完全统一,贝森特此行,说是带队,实则背包还沉。 而中方这边则是另一种节奏。不吵不闹,直接给了个“大礼”。这礼物就是稀土。中国控制着全球60%的稀土产量和85%的加工能力,这在谈判桌上比任何一纸协议都管用。 美方当然知道这点,也试图拉澳大利亚、非洲国家搞替代供应链。但问题是,成本太高,效率太低,短期内根本补不上。 贝森特团队一落地,第一件事就是向媒体抱怨中国“不公平”。美商务部长格里尔甚至放话,中国市场不开放,美企进不去。 2024年,美国对华商品贸易逆差高达3800亿美元,美企在华投资也下滑了10%。美国焦虑的根源,不是中国不开放,而是竞争力掉了队。 所谓“不对等”,在谈判桌上常被拿来做幌子。美方想在自己开放不多的情况下,让中方全盘托出。 中国并非拒绝合作,而是讲对等。对方开多大门,中国开多大窗。这才是公平。 这轮谈判里,除了稀土,供应链安全也是焦点。美方想要在高端制造方面掌控主导权,可现实是,中国早已在新能源、汽车电池、光伏设备等关键领域建立了全球影响力。 贝森特即使带着一屋子专家来,想在这些领域上压中方,也没那么容易。 而美方最头疼的,其实是中方的“以静制动”。不吵架、不回击,反而让美方更心慌。中方代表团这次提前抵马,行程低调,神情镇定。 中国的策略,不是靠嘴皮子压人,而是用实际行动定调。稀土只是一个点,背后还有一整盘供应链的棋。从原材料到加工制造,中方已经建立起完整体系,这在全球经济低迷期,尤其显得珍贵。 而贝森特此行,虽然带着美国企业的期待,但从目前放出的消息来看,美方并没有新方案,只是老调重弹。出口管制、市场准入、技术封锁,说来说去就是一套剧本,观众都快看腻了。 中方手里不仅有牌,还有耐心。不像美方那样急吼吼地要结果,中国更在乎的是节奏。谈得拢,就往前走;谈不拢,也不慌。毕竟,全球经济这盘棋,谁掌握稳定预期,谁就能赢得主动。 美方抱怨“不对等”,其实更像是对自身困境的发泄。产业外迁、成本上升、技术追赶受阻,这些问题不是靠一场谈判就能解决的。贝森特即便拿出再多“威胁工具包”,也难以在短时间内改变结构性劣势。 某种程度上,这场谈判更像是一次信号测试。美方想试探中方底线,中方则通过政策微调,给出回应。这种你来我往的博弈,已经进入新常态。谁都不再指望一次谈判解决所有问题,但每一次对话,都关系着下一步的走向。 贝森特走进吉隆坡的那一刻,面对的不是一个国家,而是一整套稳如磐石的谈判机制。中方代表不急不躁,背后是稀土、产业链和庞大的国内市场。美方代表再怎么高调,也不可能绕过这些现实。 谈判桌上,不靠嗓门,而靠实力。中方这次送的“大礼”,不是为了讨好,而是为了定调。贝森特是否接得住,就看他如何回应这份沉甸甸的现实。

0 阅读:292

猜你喜欢

源源谈国际趣事

源源谈国际趣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