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外!号外!安世半导体荷兰总部宣布免职决定在中国境内无效 一纸免职令,漂洋过海到了中国,失效了。 安世半导体(Nexperia)总部位于荷兰奈梅亨,10月25日,安世半导体荷兰总部宣布免去张秋明职务,但这个决定在中国境内无效。这家看似普通的跨国公司内部纷争,瞬间撕开了全球化华丽外衣下的真实裂痕。 安世中国的回应,堪称一份跨国企业区域子公司对抗总部的“独立宣言”。10月23日,安世半导体中国有限公司发布官方声明,明确表示荷兰总部单方面免去张秋明销售市场部副总裁职务的决定,在中国法域下不发生法律效力。 声明中斩钉截铁地列出四条立场:荷兰总部决定在中国境内无效;张秋明职务身份保持不变;张秋明职权范围内的行为继续代表安世中国;公司业务运营一切正常。 --- 01 一场免职引发的跨国法律冲突 这场人事地震的背后,是安世半导体更深层的治理权之争。全球化的商业版图,撞上了民族国家的法律边界。 安世半导体作为中资企业闻泰科技旗下的半导体企业,在荷兰拥有成熟生产基地。这场争端早已超越了简单的人事变动,演变为一场涉及国家利益、技术主权和法律管辖权的复杂博弈。 荷兰政府已于9月30日出手,要求闻泰科技旗下的安世及其全球30个主体不得对资产、知识产权、业务及人员等进行任何调整,有效期一年。 东西方法律体系的碰撞,在这家半导体企业内部发出了刺耳的摩擦声。 02 地缘政治阴影下的企业命运 安世半导体的处境,映射出全球化退潮时跨国企业的艰难处境。商业问题,正在越来越多地裹挟着政治考量。 荷兰政府10月12日宣称,安世半导体内部存在“严重治理缺陷”,可能威胁荷兰及欧洲关键技术的延续性和安全性,对经济安全构成风险。这些指控,在安世中国看来毫无根据。 几乎同时,中国政府采取了反制措施。10月4日,中国商务部发布出口管制公告,禁止安世中国及其分包商出口在中国生产的特定成品部件和子组件。 一家普通的半导体企业,就这样成了国际贸易博弈中的一枚棋子。 03 业务连续性的保卫战 面对这场风暴,安世中国表现出惊人的镇定。他们不仅公开拒绝总部指令,还向客户发出安抚信号。 “安世中国所有业务活动、生产运营及对外合作均在法律与管理制度框架下有序、正常开展,不受任何外部单方面决定的影响。”公司在声明中这样承诺。 在致客户信中,安世中国更是直言不讳地指出,荷兰安世半导体现管理层散布“与事实不符的信息”,无端质疑产品合规性、质量标准和技术能力,企图混淆视听。 保障客户生产连续性,已被安世中国定位为“现阶段最高追求”。 04 半导体之争背后的技术主权 这场安世内部的纷争,表面上是人事任免权之争,深层次则是关乎技术主权和控制权的较量。 半导体产业作为现代经济的血脉,已成为各国争夺的战略高地。安世半导体在荷兰拥有成熟生产基地,同时又依赖中国市场和供应链,这种跨地域布局在和平时期是优势,在政治紧张时期却成了软肋。 中国商务部与荷兰政府已就此事建立了沟通渠道。10月21日,中国商务部部长王文涛与荷兰经济大臣卡雷曼斯通电话,就安世半导体问题交换意见。 王文涛部长明确表示,荷方措施“严重影响全球产供链稳定”,敦促荷方尽快妥善解决问题。 --- 这场企业内部的争端早已超越了商业范畴,成为观察未来全球科技竞争格局的窗口。当法律的边界与企业的运营版图不再重合,跨国企业不得不在各种力量之间寻找平衡。 安世中国的强硬回应,彰显了依据中国法律维护自身权益的决心。半导体之争,争的不仅是企业控制权,更是技术主导权与产业话语权。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