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三野副司令粟裕进京公干,偶遇情报部部长李克农。李部长跑着上前,问:“

小史论过去 2025-10-07 18:13:29

1950年,三野副司令粟裕进京公干,偶遇情报部部长李克农。李部长跑着上前,问:“粟裕同志,你别瞒我了,我儿子是不是牺牲在前线了?” 李克农这人,说起来就是情报战线上的老江湖。1899年生在安徽巢县,早年念书时就爱管闲事,1917年去北京办报,碰上张勋复辟赶紧滚蛋回芜湖。1926年底入党,马上钻进地下工作,干情报那叫一个利索。1927年国民党在芜湖搞反革命政变,当局开出5万大洋悬赏他的脑袋。李克农当时正打算溜号,坐小船过江去小王庄躲风头。谁知情报走漏,警察局要突袭。他老婆赵瑛靠亲戚在局里通风报信,挺着大肚子顶着暴雨赶路,过江再走4公里泥巴路,摔了好几跤,全身泥巴。总算在出发前半小时堵住人,救了李克农一命。这事儿搁现在想想,也够惊险的。 李伦就是那时候在赵瑛肚子里“出生”的最小儿子,1927年10月落地。名字听着就带劲儿,大家伙儿管他叫“腹中英雄”。因为母亲一路颠簸,他愣是没折腾出一丁点儿事儿。家里因为李克农干情报,日子过得东奔西跑。李伦小时候3岁就跟妈去上海做掩护,学着不碰爸桌上的玩意儿。李克农对东西位置敏感得要命,一动就知道。1933年冬,赵瑛半夜叫醒李伦,让他给爸写信。小孩儿握着短铅笔,歪歪扭扭写学校事儿和想爸的话,从不提家里难处,就报喜不报忧。这信寄到延安,李克农看完搁心里,父子间那份牵挂,就这么一点点攒着。 李伦长大后,12岁就进八路军桂林办事处当勤务员和报务员,16岁正式参军。解放战争打得火热,他分到华东野战军特种兵纵队,当榴弹炮兵。渡江战役前,他带队干了两艘英国船。那船收到撤退令还赖江上挑事儿,李伦他们炮一响,船就灰头土脸跑了。平时李伦爱给爸写信,讲部队训练和打仗小事儿。可战役一多,事儿就堆成山,几个月没动笔。这下李克农在家干着急,以为儿子出事儿了。情报部部长又怎么样,儿子在前线,总归是肉疼。 粟裕呢,1907年生湖南会同,1927年南昌起义就上阵,之后在新四军当支队司令,解放战争领华东野战军,淮海渡江那几仗打得国民党直叫苦。粟裕用兵狠准,部队推进快,敌军老跟不上趟。1950年他进京公干,本来是谈军务,碰上李克农这档子事儿。两人一照面,李克农就直奔主题,问儿子李伦是不是在前线没了。粟裕一听也蒙圈,他见过李伦,知道这孩子靠谱,可真没留意近况。搁谁身上,这问法都得当回事儿。 粟裕没耽搁,当天就打电话给特种兵纵队司令陈锐霆,劈头问有没有李伦这人,爸是谁。陈锐霆一查,花名册上有,李伦好着呢,就是忙战役没写信。粟裕松口气,赶紧让人传话,让李伦赶紧给爸报个平安。特纵那边动作快,李伦收到指令,摊纸就写,讲最近打仗忙,炮位挪来挪去,信就耽搁了,还说部队吃住都行,别担心。这信辗转送北京,李克农拆开一看,悬着的心总算落地。父子俩就这样,隔着千里,靠一封信续上情。

0 阅读:220

猜你喜欢

小史论过去

小史论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