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军事科学院副院长邓华上将的儿子来信,请有关部门寻找“失踪多年的堂伯邓

历史追星者 2025-07-31 08:57:42

1987年,军事科学院副院长邓华上将的儿子来信,请有关部门寻找“失踪多年的堂伯邓深泽”。1950年,邓副院长回乡时,还听乡亲们讲:“你堂哥兴办教育,造福家乡。”谁料不久后,邓深泽就失踪了,从此生死不明。

开国将军中,几乎无人不抽烟。战争年代的高度紧张让抽烟成为不少将军的习惯,邓华将军也不例外。他一生有两大爱好,一是唱戏,二是抽烟,这两者伴随了他的一生。据警卫员回忆,邓华点烟堪称一绝,无论是在行走、奔跑,还是在马上、马下,风中或雨里,他都能轻松点燃手中的香烟,从不用第二根火柴。 新华社评价邓华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优秀的政治工作领导者和军事指挥员。”在我军早期高级将领中,邓华不仅有丰富的实战经验,还兼具深厚的理论素养,他既爱学习又善于思考。然而鲜为人知的是,邓华出身于湖南郴县的书香世家。幼年时,他曾在私塾读书,后考入岳云中学,并在南华法政学校就读。如果不参加革命,他原本有许多其他道路可选。 在校期间,邓华逐渐接触到革命思想。北伐军进入湖南后,他深受革命氛围的影响。一次回家时,得知哥哥和二姐夫已经加入中国共产党,这进一步坚定了他投身革命的决心。1927年3月,年仅17岁的邓华在易蕴和查夷平的介绍下,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加了当地党组织组建的农民军。 1928年春,中共湘南特委将郴县农民军改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七师,邓华在队伍中担任组织干事。同年4月,他随朱德、陈毅领导的部队登上井冈山。当时,革命正处于低潮,许多人因意志不坚定而产生悲观情绪。邓华的表弟也劝他离开部队另谋出路,邓华却经过深思熟虑,认为返回老家没有前途,坚持留在队伍中。他的选择和坚持最终证明了他的远见。

1987年初春,一封特殊的信件辗转到达有关部门。这是一个儿子为完成父亲遗愿而写下的寻人信,信中请求协助寻找一位失踪多年的长辈——邓深泽。写信的人是已故军事科学院副院长邓华上将的儿子,而他要找的,是父亲的堂兄。 在上世纪三十年代,邓深泽还是一位满怀报国理想的留日学子。那时的他,与众多仁人志士一样,怀着强国济世的抱负负笈日本求学。学成归国后,他选择了教育这条艰辛却光荣的道路,在南京创办了行健中学。"行健"二字取自《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既寄托了他对莘莘学子的期望,也表达了他以教育报国的决心。 1937年,日军侵占南京后,邓深泽面临了人生的重要抉择。由于他有留学日本的背景,日军特意派人登门拜访,开出了丰厚的条件想要拉拢这位知名教育家。面对侵略者的橄榄枝,邓深泽的态度异常坚决。他不仅断然拒绝了日方的招揽,更做出了一个艰难却必要的决定:将行健中学迁回湖南老家。 行健中学在乡间的影响远远超出了一所普通学校的范畴。它不仅为当地培养了大批人才,更在战争年代为湘南地区的教育事业竖起了一面旗帜。 这样一位执着的教育家,却在新中国成立后不久,突然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了。1950年,当时已是第15兵团司令的邓华回乡探亲,还听到乡亲们称赞堂兄办学造福桑梓。此后不久,这位投身教育事业数十载的教育家,就如同人间蒸发一般,杳无音信。

邓华的革命生涯始于一件看似简单的工作——写标语。由于从小受到父亲的熏陶,他写得一手好字,在井冈山红军中颇有名气。据井冈山老战士曾志回忆,许多早期斗争的标语都出自邓华之手,因此他成为当时不可多得的人才。 参加井冈山斗争后,邓华担任的第一个有明确记载的职务是红7师政治部组织干事,随后先后任连党代表、营委干事、团组织干事、纵队组织科长等职。1929年底,他参加了古田会议,之后在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作战中担任红12军教导队政治委员、红1军团第1师第3团政治委员等职。 邓华与黄永胜在合作时曾产生摩擦。黄永胜以作战勇猛、善打硬仗和巧仗闻名,但有些傲气,习惯独断专行;而邓华则思虑周全,不轻易妥协。两人合作时经常因意见分歧而争执,尤其在作战指挥上互不让步。红军的体制赋予政委最终决定权,因此争执往往以邓华的决定收尾,令黄永胜颇为不满。为解决矛盾,聂荣臻最终将黄永胜调至独立团,确保工作正常进行。 抗战时期,邓华在晋察冀担任军事主官,参与部队发展工作,但真正指挥大规模作战是在解放战争的东北战场。1947年,他担任第七纵队司令员。同年10月,指挥奇袭法库,全歼敌一七七师,随后连续攻克彰武、新立屯、黑山等地,歼敌7000余人。1948年3月,他参与指挥四平战役,联合其他纵队全歼守军1.9万余人,成功占领四平。 1948年底,在天津战役中,邓华指挥第七纵队等部队承担攻占塘沽、大沽的任务,切断平津敌军的海上退路。经过侦察,他发现塘沽地势不利强攻,提出转而攻打天津的建议,最终被中央军委采纳。次年1月14日,天津战役打响,次日全歼守军13万余人,彻底阻断了北平敌军的海上逃亡路径,为战役胜利作出重要贡献。

0 阅读:0
历史追星者

历史追星者

历史追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