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扣帽子者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向欧美学习,是为了壮大我们的国家】
最近,我因为一篇标题为《中国旅游团在意国遭劫咋看?孙玉良:以此否定西方文明是因噎废食》的文章被推上了风口浪尖,我在文章中并没有崇洋媚外,而是呼吁“理性看待西方文明,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本是一番肺腑之言,却不想招来一片骂声。爱国键盘侠们给我扣上了一顶顶“西方走狗"的大帽子,还有的说我拿了西方的钱,仿佛学习西方就是背叛了国家,背叛了民族。这种非黑即白的极端思维,不禁让人想起明清时期闭关锁国的惨痛教训。
历史学者黄仁宇在他的著作《万历十五年》中痛心地写道:"当西方正在经历科学革命时,中国却沉浸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中。"。尤其在大清王朝,就连最聪明睿智的乾隆皇帝都以“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为由拒绝向西方学习。当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访华,是带来了当时西方最先进的科技产品——天体运行仪、步枪、蒸汽机模型的,那些精致的科学仪器被束之高阁,难道不是清朝执政者傲慢与偏见的象征吗?这让我国付出了惨重代价。1840年鸦片战争的炮火轰开了中国大门时,清军还在使用明朝传下来的火铳,而英军已装备了最新式的后膛装填步枪。北大历史系教授茅海建在《天朝的崩溃》中统计,鸦片战争中清军伤亡比例高达15:1,技术代差令人扼腕。
日本为何崛起的那么快?这个国家自然资源缺乏,要什么没什么。但日本民族是一个肯学习的民族,先是跟中国学习,派出了大批的遣隋使、遣唐使。后来中国落后于西方国家了,日本又转而向西方学习,开始了明治维新,在短短30年内完成了工业化转型。正如日本思想家福泽谕吉所言:"一个民族要强大,必须像学生一样虚心求教”。历史是一面镜子,它告诉我们:妄自尊大只会导致落后挨打,而善于学习的民族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当某些网民还在用“汉奸”的标签攻击理性声音时,华为创始人任正非早已给出了最好的示范。这位年过八旬的企业家在内部会议上明确要求:"要向美国学习,把华为管理做到世界第一”,在达沃斯论坛上,他更直言“美国是我们的老师",即便华为遭受美国举国打压也坚持这样说。
这种“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智慧让华为创造了奇迹。2019年华为被列入实体清单后,任正非立即启动“备胎计划”。但鲜为人知的是,这些“备胎”技术中有70%源自对美国IEEE标准的研究改进。"真正的爱国不是闭门造车,而是把对手的优点变成自己的武器”,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主任陈劲教授如是说。华为2019年发布的《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史创新的必由之路》白皮书数据显示,华为累计支付美国企业专利费超过60亿美元,同时通过自主创新拥有全球最多5G专利。这种“站在巨人肩膀上攀登”的策略,正是理性爱国的典范。
那些表面高举爱国大旗喜欢给别人乱扣帽子的人,实则暴露了深刻的文化不自信。他们像晚清顽固派一样,把西方文明简单等同于“洪水猛兽”,可悲又可叹。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显示,在涉及国际话题的网络暴力事件中,73%的施暴者从未系统接触过外国文化。复旦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沈逸指出:"这种‘义和团式’爱国,实际上是在剥夺民族进步的机会"。更令人忧心的是,这种行为模式正在形成"寒蝉效应"。中国青年报调查显示,68%的学者在涉及国际比较的研究中会刻意弱化国外优势。这种自我设限,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背道而驰。
我认为,中国还远没有到可以骄傲起来,不需要向欧美学习的地步,我不喜欢听人盲目地说“厉害了,我的国”。我国虽然在某些方面取得了巨大的科技进步,但要说已经碾压欧美,恐怕还没有到那个程度。真正的文化自信,应该如费孝通先生所说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海纳百川的气度,才是中华文明绵延五千年的秘诀。在量子通信领域领先世界的潘建伟院士,其团队核心成员多有德国留学经历;国产大飞机C919的航电系统,融合了美国霍尼韦尔与中航工业的联合技术。这些成功案例证明:开放合作不是威胁,而是进步的阶梯。鲁迅先生在《拿来主义》中早就告诫:"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今天,我们更需要这种理性态度。当美国在芯片领域卡我们脖子时,盲目排外只会自缚手脚;而像华为那样"把敌人当老师",才能实现技术突围。
有一种民族自豪感当然没有错,但不能自豪到否认西方文明的地步。尤其是近代四五百年,确实是西方文明在打头阵,超过了古老的中华文明,这难道不是一个事实吗?那些乱扣帽子者或许不知道,他们正在重演闭关锁国的历史悲剧。从张之洞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到任正非的"以美为师",中国现代化的每一次飞跃,都离不开虚心学习的态度。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爱国不需要闭关自守,强大不意味着拒斥先进。真正的爱国者,应当有胸怀天下的格局和扬弃创新的智慧。向世界一切先进文明学习,包括欧美每一个国家。不是为了成为别人,而是为了成就更好的自己。这,才是当代中国应有的气度与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