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团在意国遭劫咋看?孙玉良:以此否定西方文明是因噎废食】
近日,一则中国旅游团在意大利遭遇洗劫的新闻引发了广泛关注。事件本身令人愤慨,但对此事过度渲染不仅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反而会在东西方之间又筑起一道偏见的墙。当我们冷静下来思考,意大利会发生这样丑恶的事件,中国难道没有发生过吗?每个国家都有美好的一面,也有丑陋的一面。所以,中国旅游团在意大利遭遇洗劫,既不能鼓吹为西方“文明神话”的破灭,也不该成为否定另一种文化的借口。在全球化时代保持一个理性的认知,这非常重要。
我历来对近代西方文明是比较尊崇的,虽然我们中国也遭受过西方文明的侵略。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我们中国人生活的这个时代,我们能过上现代化的生活,沾了西方文明的光,这是一个无法否认的事实。西方文明当然不是完美无缺的乌托邦,说“西方的月亮比中国的圆”是过度渲染。任何有过欧洲旅行经历的人都知道,小偷小摸在巴黎、罗马等旅游城市并不罕见。意大利警方数据显示,2022年罗马共报告了约2.8万起盗窃案,其中游客是主要受害群体。法国旅游部门则每年发布防扒手册,提醒游客注意财产安全。这些事实说明,西方社会确实存在治安问题。不只意大利,美国还有枪支泛滥,每年发生若干枪击杀人案件问题呢,但这是否就意味着整个西方文明都是"吹出来的"?显然不是。西方在法治建设、公共服务、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仍有许多值得学习之处。将个别治安事件上升为对整个文明的否定,无异于因噎废食。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们中国的社会环境同样存在各种问题。北京也会发生扒窃案件,我认识的一个全国劳模就曾抓过小偷几十个,“朝阳群众”雪亮的眼睛就是专门针对丑恶现象的。三亚、丽江等旅游城市也时有游客被宰、被盗的报道。中国警方时不时就来一次“扫黑除恶”行动,这都是中国也并非完美无瑕的证据。每个社会都有其光明与阴暗面,文明进步的意义在于不断克服自身的缺陷,而非标榜完美无缺。所以,对于中国游客在意大利遭遇洗劫,虽然不幸还需保持理性的态度,刻意放大冲突没必要,使用煽动性语言,将个别犯罪案件包装成“西方文明虚伪”的证据也是不妥当的。我们爱国没有错,但狭隘民族主义情绪要不得。
现在是一个全球化时代,全世界200多个国家成了一个“地球村”,跨文化理解比任何时候都重要。在这种大规模人员流动中,摩擦与误解甚至发生恶性事件在所难免。解决问题的关键不是相互指责,而是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与防范机制,一个人能做到未雨绸缪是非常智慧的。就意大利发生的这次事件来说,中国驻意大利使馆已与意警方建立联合巡逻机制,在主要旅游景点保护中国游客安全;旅游平台也纷纷加强行前安全教育,提醒游客注意风险。这些务实合作远比情绪化的批判更有价值。
文明的进步从来不是直线式的,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都在经历着自我完善的过程。批判性建设才是对待社会问题的正确态度。当我们看到其他文明的问题时,既不应幸灾乐祸,也不该全盘否定,而要以同理心理解每个社会面临的独特挑战。中国旅游团在意遭劫是不幸的事件,但它应该成为改进旅游安全、加强国际合作的契机,而非煽动对立的口实。真正的文明自信,不在于贬低他人以抬高自己,而在于以开放包容的心态看待世界,同时脚踏实地解决自身问题。在这个互联互通的时代,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需要超越简单二元对立,构建基于相互尊重的文明对话。唯有如此,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才能共同创造一个更加安全、和谐的世界。
所以,那些煽动因为意大利发生了中国游客遭遇洗劫就“不出国”的观念,显然走入了另一个极端和误区。我是赞成“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的。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只有见的世面多了,胸怀才会宽广,才会对待万事万物更加理性,而不是窝在家里坐井观天,以夜朗自大的心胸评点万事万物。任何事情因噎废食都是不对的,中国每年都要发生近20万起交通事故,难道人们就不买车、就不开车了?没有人接受这样的观念,看到大街上车流如织就知道了。
人生就像一场梦
去意大利,法国旅游,就是去送钱给小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