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年人即将步入4亿!孙玉良:准备好奋斗终生,老年也要创业】
2025年7月1日,党的生日。在这个非常有纪念意义的一天,经北京时代英杰经济文化院院长李笑天推荐,我到北京华夏厚德养老中心挂职副院长。这是一份新的工作与人生体验,养老院院长刘训香对我说:我们三观契合,以后就在这养老了。据第一财经披露:“十五五”期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从3.1亿激增至4亿,在这个被普遍视为“危机”的人口结构变革中,我看到了一片充满生机的蓝海市场,一次重新定义人生价值的绝佳机会。
孙中山说过一句著名的话: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我快六十岁了,即将步入老年,但我已准备好奋斗终生,即便步入老年也要创业。只要一息尚存,就要拼搏努力,既为他人的美好生活,也为自己的生存。在养老院中,我看到一个现象,当代老年人已不再是传统认知中的弱势群体,而是拥有健康体魄、丰富经验和强烈社会参与意愿的"新老年"力量。70多岁的古稀老人,都象60来岁的,精力充沛。日本“白金社会”理念早已证明,老龄化绝非发展的终点,而是新经济形态的起点。
传统养老观念正在经历革命性颠覆。民政部提出的四个转变——服务对象从特殊群体到全体老人、内容从物质保障到精神关爱、主体从政府主导到多元参与、方式从传统到数智化,这勾勒出一幅银发经济的新图景。在浙江乌镇,72岁的互联网创业导师王金泉通过直播传授智能手机使用技巧,年收入超百万;在北京中关村,由退休工程师组建的“银发智库”正为科技企业提供关键技术攻关服务。我虽然没有那么大年龄,但也快60岁了,但我固执地认为:老年不是人生的下坡路,而是可以重新定义的价值创造期。
步入老年如何创业?这是我研究的一个新话题,不仅是养老院和保健品,还有教育、旅游、科技、文创等领域,老年创业者是有独特优势的:丰富的人生阅历带来精准的市场洞察,沉淀的社会资源助力商业拓展,稳定的经济基础允许从容试错。我不想被动地接受赡养,给儿子增加生活负担,我认为我还可以奋斗,廉颇和黄忠是我的榜样,我还可以创造价值,而且我认为现在就是黄金时期,这是一个人生最富可能性的阶段。
姜子牙80岁才遇到周文王,我人生的成功也将是老年。这是我对我人生的预测。我常对其他同龄人说:步入老年更容易专注于自己真正热爱的事业,都这岁数了,还有什么想不开的?无论是开设传承手艺的工作室,还是创办解决老年人痛点的科技公司,亦或是成为年轻创业者的人生教练,老年创业的天地广阔无垠。如何走好人生的后半场?从容走向死亡是消极的,努力奋斗才是我想走的人生旅程。我认为:白发浪潮席卷中国不必惊慌失措,在养老院工作我才发现,这些老年人都是“宝贝”,是待开发的人力资源富矿。如何“用老",是我研究的新课题。
从"被动赡养"到"主动创造",这场观念革命必将重塑中国经济的未来图景。未来的中国将步入“长寿时代”,活到100多岁不算什么,未来退休将成为一个过时的概念。我坚信,当第一缕白发出现时,人生真正的精彩才刚刚开始。苏东坡怎么说的?老夫聊发少年狂。这篇文章送给与我同样步入老年,但对未来充满迷茫的同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