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杜月笙刚取一笔钱出来,突然冲出两个绑匪,索要40万赎金,杜月笙却说:“40万太少,我给你们90万”,让土匪一头雾水 杜月笙跟黄金荣、张啸林被人叫作青帮三大亨,可杜月笙不一样,他不光是靠拳头和钱袋子吃饭,还讲究情义。早年从浦东穷小子爬上来,靠着在码头拉纤、进赌场混日子,一步步摸到顶。可到了1937年,上海一打仗,日寇进了城,一切都变了样。他没低头,没去当汉奸,那帮日本人许以重金,拉他做伪市长,他二话不说就甩了脸子。结果只能卷铺盖走人,先躲香港,不想两年后香港也丢了,只好再颠簸着跑到重庆。那山城可不是上海,雾大坡陡,杜月笙带的一帮旧部,挤在江边小屋里,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重庆是抗战时的头等要地,杜月笙到那,本想低调点,联络旧识张罗点生意。可谁知,1941年头尾那阵子,他刚从银行里领出一笔现钱,打算分给手下人,就出事了。两个家伙冲上来,把他拽走,开价40万大洋,说是赎身费。搁别人身上,早慌了神,可杜月笙脑子转得飞快。他不光没讨价还价,反倒一口答应,还加码到90万,说多出的那50万,就当请客喝茶的谢礼。这下,把那俩绑匪整懵了,本来以为抓了个肥羊,谁想羊自己往刀口上撞。这事听着玄乎,其实杜月笙心里门清。他知道,这些人八成不是冲着命来的,就为钱财。要是硬扛,闹僵了,说不定真出人命。可他这么一加价,不止是糊弄过去,还顺势探了底细。身上带的那点钱不够,他指了条路,让他们去找刘航琛要。刘航琛是四川财政厅长,早年间杜月笙帮过他大忙,两人是过命的交情。 就这样,钱事办得顺。杜月笙从刘那领到款子,痛痛快快交给那俩人,没多纠缠。临走前,他还从他们嘴里套出点话,原来主使是金九林。这金九林不是啥大角色,就黄金荣门下的一小头目,平日里干些见不得光的营生,胆子不小,但脑子不灵光。杜月笙一琢磨,这事十有八九是黄金荣在背后捅咕。黄金荣早年对杜月笙那是恩重如山,上海滩上没他罩着,杜月笙哪能从码头小子变成大亨?可如今黄金荣也落了魄,重庆这鬼地方,物价飞天,他那点旧积蓄,早败光了。老婆跑了,旧部散了,手头紧,不好意思张嘴借钱,就想出这歪招,让金九林出面绑一票,变相要笔救急款。江湖上混的,谁没点难处?可这法子,搁谁身上都得膈应人。杜月笙派人捎了封信给黄金荣,直来直去,就问你是不是缺钱,有事尽管开口,别绕弯子。信送过去,黄金荣一看,脸都绿了。他这把年纪,落到这份上,本就窝火,现在还被小弟戳破,哪还有脸见人?可杜月笙骨子里讲恩义,他没追究金九林那点小把戏,也没让手下人去堵黄金荣的门。结果黄金荣自己坐不住了,拄着拐杖上门,拱手赔不是,说这钱是借的,早晚连本带利还上。 杜月笙压根不提钱的事,就跟老朋友拉家常。黄金荣走时,眼圈红了,杜月笙送出门槛,拍拍他肩膀,说钱是身外物,赚了丢了都正常,人平平安安才要紧。这话听着简单,可在当时那乱世,值千金。杜月笙这辈子,钱来得快去得也快,他不吝啬,花在刀刃上。抗战那阵子,他张罗捐款捐物,送往前线,重庆的帮会弟兄,谁不服他?可他也清楚,钱再多,挡不住人情债。早年上海十六铺,他还过卖梨老头的债,从那起就立下规矩:受人滴水之恩,必报涌泉。黄金荣对他,哪是滴水,分明是场大雨。他要是不还这情,早成千人指的。话说回来,这绑架一事儿,也暴露了青帮那帮人的毛病。黄金荣本是上海皇帝,转眼成落魄鬼,靠绑票过日子,金九林这种小角色,敢上手干这活儿,就图那点快钱。江湖规矩,本该讲道义,可一到钱眼儿里,全乱套了。杜月笙没美化他们,他知道黄金荣晚年糊涂,金九林就是个莽夫,可他选择宽容,不是软弱,是算计长远。报复了,恩断义绝,以后谁还敢跟你交心? 这事儿传开,重庆道上的人议论纷纷。有人说杜月笙傻,90万说给就给;有人佩服他大气,化干戈为玉帛。实话说,他这手玩得高明,先用钱稳住绑匪,再用人脉挖根儿,最后以情收尾,一环扣一环。搁现在看,这不光是江湖把戏,还像生意经:投资人情,总有回报。刘航琛那张支票,不是白开的,早年杜月笙拉他一把,现在换来救命钱。抗战后期,杜月笙在重庆办人民行动委员会,统管帮会,蒋介石那边也给他几分面子。可他骨子里,还是那个码头小子,讲实惠,不玩虚的。黄金荣走后,两人关系没断,重庆江边的小馆子,常有他们的身影。杜月笙没记仇,黄金荣也没再出馊主意,这90万,买的不止是条命,还买回段旧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