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赞]10月3日,浙江台州,女子花16万找老同学操办婚庆,老同学承诺16万做

韫晓生 2025-10-21 16:55:30

[中国赞]10月3日,浙江台州,女子花16万找老同学操办婚庆,老同学承诺16万做出20多万的效果,保证物有所值!可是万万没想到,婚礼现场非常廉价,连一朵真花都没有!后来才知道,老同学外包给别人5万6,直接吃回扣!!   (信源:红星新闻——花16万找同学办婚礼,对方承诺“让你在村里有面子”,新人看到布置傻眼,婚庆公司:他不到6万包给我们的)   2025 年 10 月 3 日,浙江台州温岭大溪镇的杨女士踩着婚纱走进大棚婚礼现场时,瞬间如坠冰窖。   承诺中 “红金巴洛克风格、价值 20 万 +” 的布置,此刻成了布满灰尘的褪色假花、无边框的简易喷绘背景板,舞台旁的喷泉不断漏水,浸湿的地毯踩上去打滑作响。亲友私下议论 “最多值三四万,像村口戏台子”,让这场本该体面的婚礼成了全村的笑柄。   谁能想到,这场闹剧的操盘手竟是丈夫的高中同学符某。一个月前,符某主动找上门,拍着胸脯保证以 16 万 “友情价”打造超 20 万效果,甚至放话 “让村民议论三天”。   这份熟人背书让夫妻俩放下戒心,未核实资质、未签正式合同,就爽快支付了 10.5 万元预付款,包含 8 万定金和 2.5 万拆棚费。直到杨女士发文维权,外包婚庆公司才不慎泄露真相:符某根本没有团队,仅以 5.6 万元将单子打包转出,净赚超 10 万元差价。   更讽刺的是,面对质问,符某竟出具了 140780 元的 “成本清单”,只同意补偿 1 万元,反称 “价格你情我愿”。如今双方已对簿公堂,网友调侃 “果然让村民议论超三天,承诺算达成了”,玩笑背后满是对 “熟人杀熟” 的愤懑。   这场婚礼闹剧绝非个例,而是传统人情逻辑与现代商业规则碰撞的典型缩影。费孝通笔下“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乡土温情,在利益算计面前早已变味——杨女士期待的是熟人让利的“人情逻辑”,符某践行的却是利润最大化的“市场逻辑”,两种逻辑的错位注定了悲剧。   熟人关系为何成 “杀猪刀”?关键在于精准利用人性弱点。一方面是“情面枷锁”,如杨女士婚礼前索要效果图,符某以“太忙”推脱,她因“怕伤和气”未再坚持;另一方面是“信任溢价”,人们对熟人期望值更高,默认对方会“兜底”,降低了防备意识。   婚庆从业者爆料揭开行业潜规则,不含大棚、灯光音响的布置成本约2万且有利润。符某超60%抽成比例极端,但“转包抽成”是行业公开秘密,熟人因“好忽悠”成重点收割对象。人情成套利工具,社会信任基石在“杀熟”中崩塌。   杨女士的遭遇给所有人敲响警钟:熟人不是免坑金牌,规则才是保护铠甲。在金钱往来中,比起考验人性,建立边界更可靠。   先审资质再谈感情,别让关系模糊了判断力。无论多亲近,都要核实对方营业执照、过往案例,确认是否有固定团队而非 “空手套白狼” 的中介。杨女士连符某是否懂婚庆都未核实,就托付 16 万项目,实则将信任建立在未知之上。   书面合同是唯一凭证,拒绝口头承诺的 “糊涂账”。合同需明确三大核心:服务标准、付款节点、违约责任。要知道,婚庆纠纷 80% 源于无书面约定,微信聊天记录再详细,也不如白纸黑字有法律效力。   当杨女士的婚礼闹剧落幕,留在人心的是更深的信任焦虑:当最该信赖的关系都变得不可靠,我们还能信什么?   答案或许藏在一次次吃一堑长一智里 —— 不是否定人情,而是让它回归本真;不是拒绝合作,而是用规则守护底线。毕竟,真正的情谊从不需要靠 “杀熟” 来牟利,真正的合作也从来离不开理性的护航。

0 阅读:0
韫晓生

韫晓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