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赞]北大天才放弃50万奖学金,非要出家当和尚!父母哭求也拦不住他,9年后他说出原因,父母听后连连道歉…… (信源:百度百科——刘智宇) “北大数学系高材生,放弃麻省理工全额奖学金,跑去当和尚了!”2010 年 9 月,这条消息像惊雷般炸遍全网。 那个曾两次斩获国际奥数金牌、高一就写出破解全球数学难题论文的天才柳智宇,竟在人生最光明的时刻,转身走进了北京龙泉寺的山门,让无数人跌破眼镜 —— 世人眼中的 “锦绣前程”,在他眼里为何竟不如青灯古佛? 柳智宇的 “天才之路” 从少年起便自带光环。1988 年他出生于武汉,父母皆为理科高知,父亲柳超美是华师一附中物理名师。或许因遗传理科基因,他从小对数学天赋惊人,考试常拿满分。13 岁考入武珞路中学后,他在数学领域锋芒更盛,成了校园公认的 “大神”。 真正让他崭露头角的是高一发表的《幂数列求和深度探讨》。该论文解决全球数学界难题,评审老师看到高中生作者时颤抖着询问攻克课题的思路,柳智宇轻描淡写称幼儿园就开始琢磨。凭借此论文,他获省级大奖,名字进入数学界关注列表。 此后的他更是一路开挂。尚未高中毕业,他就被保送进北京大学数学系,成了人人羡慕的 “天之骄子”,麻省理工学院更是早早向他递出橄榄枝,承诺提供全额奖学金。 鲜有人知,光环下的柳智宇内心满是孤独与困惑。他从小到大生活被学习和竞赛占据,因父母期望高,几乎没玩耍时间,也少能聊得来的朋友。即便站在领奖台获掌声赞誉,他仍觉空落,这些世俗眼中的“成功”并非他真正想要的。 在沈阳参加奥数封闭式集训时,他曾一度想退出。日复一日的刷题训练,在他看来只是为了学校的荣誉,而非自己的追求,这种功利感让他疲惫不堪。 直到班主任与他进行了一场哲学对话,告诉他 “平台才能证明价值”,他才暂时压下念头,可内心对 “生命意义” 的追问,却从未停止。 进入北大后,柳智宇开始在哲学与文学中寻找答案。从这里他迷上了文学。比起数学系的公式推导,那些关于 “存在” 与 “救赎” 的思考,更能让他感到踏实。他加入禅学社,在公益活动中给困难人群送热粥,给孩子讲儒家经典,试图在帮助他人中找到归属感。 2007年,柳智宇首次到龙泉寺做义工,寺庙静谧氛围让他躁动的心沉静。此后,他常课余来寺与僧人探讨佛法,渐觉“佛学慈悲与救赎是自己所求”。他向父母分享想法,还带动父母信佛,但父母隐隐不安,担心他出家。 2010 年,拿到麻省理工全额奖学金的柳智宇,让父母看到了 “转机”。他们以为,出国深造能让儿子放下佛学执念,可就在航班起飞前,柳智宇突然失联。直到 9 月 6 日,“北大学霸出家龙泉寺” 的消息传开,父母才知道,他们的儿子已经剃度,法号 “贤宇”。 龙泉寺非普通寺庙,有“佛门清华”之称,2004 年翻修时首批弟子有 4 人来自清北、北航,想在此修行要从义工做起,经品行考核成沙弥。柳智宇在此生活规律,每天 4 点起床,诵经、学习、劳作,简单充实。他称学数学救不了世人,世俗太乱,这里能让他平静。 平静并未一直持续。在母亲建议下,他考取心理咨询师执照,开始接触心理学,尝试以“佛法 + 心理学”帮助他人。九年僧人生涯后,他离开寺庙,转型为心理咨询师,以另一种方式践行“救赎”初心。 如今的柳智宇,不再是那个活在 “天才” 光环下的少年,也不是青灯古佛旁的僧人。他开讲座、做咨询,帮助那些和曾经的自己一样困惑的人。有人惋惜他 “浪费天赋”,可他却觉得,自己从未放弃过追求 —— 只是别人追求的是世俗的成功,而他追求的是内心的安宁。 回望柳智宇的人生选择,或许我们该反思:当我们用 “前程似锦” 定义一个人的价值时,是否忽略了每个人对 “幸福” 的不同理解? 柳智宇放弃的不是未来,而是别人眼中的 “正确未来”;他追寻的也不是逃避,而是属于自己的生命意义。正如他所说:“选择没有对错,只要出自内心,就是值得的。” 这个曾站在数学巅峰的天才,用半生时间告诉我们:比攻克难题更难的,是读懂自己的内心;比获得荣誉更珍贵的,是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