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赞]杨振宁将清华薪资,诺贝尔奖金捐献出来,看到金额,才知道多伟大。一位诺奖

韫晓生 2025-10-21 16:01:42

[中国赞]杨振宁将清华薪资,诺贝尔奖金捐献出来,看到金额,才知道多伟大。一位诺奖得主把薪水和奖金全捐给了清华,金额曝光后,大家直呼太伟大了,这位科学家到底捐了多少?他的选择又藏着啥不为人知的坚持?   (信源:中国侨网——杨振宁:“画圆”的一生)   2025 年 10 月 18 日,享誉世界的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在北京逝世,享年 103 岁。他的离去,是科学界的巨大损失,但其卓越的科研成就和对祖国的深厚情怀,将永远被铭记。   提到杨振宁,很多人可能首先会想到他与翁帆那跨越半个世纪的忘年恋情,以及他曾加入美国国籍,晚年又回国内定居并改回中国国籍的经历,这些都曾引发过诸多争议。然而,当我们深入了解他的科研成就和为中国所做出的贡献后,便会对他肃然起敬。   1922 年,杨振宁出生于安徽合肥。他的童年时光是在家乡与母亲度过的,母亲教会了他识字,四岁左右他就认识了三千多字。六岁时,父亲杨武之从美国芝加哥大学留学归来,杨振宁随父母先后到了厦门和北平,并在北平完成了小学和中学的部分学业。   抗日战争爆发后,杨振宁随家人历经辗转,于 1938 年到达昆明,并以高二的学历考进了西南联大学习物理。在西南联大那艰苦的环境中,杨振宁打下了坚实的物理学基础,他曾说自己这一生在物理学上的见识、视野、能力和对物理学的基本态度,都是在这个时期奠定的。   1945 年,杨振宁获得庚子赔款奖学金赴美留学,先后在芝加哥大学取得博士学位,并进入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   1956 年,他与李政道共同提出了在弱相互作用下宇称可以不守恒的思想,这一观念颠覆了此前物理学界一直相信的微观粒子世界宇称守恒的原理,并很快被实验证实。1957 年,杨振宁与李政道因这一成果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此外,1954 年杨振宁与米尔斯提出的 “杨 - 米尔斯规范场论”,更是被认为是现代物理学的基石之一。该理论奠定了后来粒子物理标准模型的基础,统一了弱相互作用、强相互作用和电磁作用,深刻地影响了当代数学和物理学的发展。   杨振宁虽身居海外多年,但始终心系祖国。1971 年中美关系刚有解冻迹象,他便毅然率先访华,成为中美关系解冻后第一位回国访华的美籍华裔科学家。   他的这一行为叩开了中美之间紧闭尘封了三十多年的科学大门,此后他穿梭往来于中美两国之间,积极促成两国之间的学术交流。   1997 年,在杨振宁的推动下,清华大学成立了高等研究中心。他亲自募集资金,成立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基金会,并卖掉自己在美国的大房子,向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捐资一百万美元。   对于清华大学给他开出的年薪,他也分文未取,全部捐赠给研究院用于引进人才和推动发展。   不仅如此,杨振宁还先后在南京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多所高校捐资设立奖学金,以奖励科研和创新能力优秀的同学,资助品学兼优的特困生。他还在香港和美国两地发起成立了三个基金会,为国内的教育事业发展在海外成功募集了数亿元资金。   杨振宁的生活十分简朴,他对物质生活没有过高的追求。他在纽约长岛的公寓简单朴素,回国后在清华的住所也同样如此。   他饮食清淡,衣服常穿旧的,出席活动也不讲究排场。他将自己的大部分收入都投入到了教育事业中,用行动诠释了一位科学家的无私奉献和对祖国的热爱。   杨振宁的一生,是为科学事业不懈奋斗的一生,也是为祖国的发展和进步默默奉献的一生。他的科研成就让世界瞩目,他的爱国情怀更是令人敬仰。他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为中国的科技进步和教育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

0 阅读:4
韫晓生

韫晓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