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国民党同意放了叶挺,但要求我党释放被俘的马法五,为表诚意,刘伯承亲自

谈古论今朝 2025-10-20 23:53:20

1946年,国民党同意放了叶挺,但要求我党释放被俘的马法五,为表诚意,刘伯承亲自送他回去,谁知国民党却想对刘伯承下手! 1945 年 10 月,《双十协定》刚签,蒋介石暗下 “剿共” 令。马法五率 4.5 万人沿平汉路北上,想打通线路、夺北平、进东北。 马法五那会儿头顶着国民党第十一战区副司令长官的头衔,手里还攥着第40军军长的实权。他带的这三个军——第30军、第40军和新编第8军,全是西北军的老底子,打过硬仗,但在蒋介石眼里就是“后娘养的”杂牌军。蒋介石把他们往平汉路推,根本不是看重他们的战斗力,就是想让这群不受待见的部队当� �灰,替嫡系部队趟出一条进东北的路 。 平汉路那可是南北交通的命脉,蒋介石盯着这块肥肉快盯红了眼。打通这条路,南方的兵能连夜运到东北抢地盘,还能把晋冀鲁豫解放区拦腰切断逐个收拾 。马法五心里门儿清自己的角色,可军令难违,只能硬着头皮往北闯,压根没料到刘伯承、邓小平早就盯着他的动向了。 刘邓刚打完上党战役,立马抽了6万主力往平汉路赶,还发动10万民兵到处拆碉堡、破公路。马法五的部队一路被民兵袭扰,一天顶多走20公里,等慢吞吞渡过漳河,才发现自己钻进了滏阳河河套的沙地里——那是刘邓特意选的口袋阵,光秃秃的连个藏身的地儿都没有 。 战局的转折点出在高树勋身上。这位同为副司令长官的新8军军长,早就受够了蒋介石对杂牌军的排挤打压。刘伯承瞅准机会,直接派军区参谋长李达穿过火线去见他——李达跟高树勋是西北军老相识,几句话就戳中了他的心事。我党还特意把高树勋在徐州的家眷接到解放区,这下他彻底没了后顾之忧。10月30日夜里,高树勋带着1万多人在马头镇宣布起义,马法五的防线当场塌了个大窟窿 。 没了掩护的马法五只能朝南突围,结果被我军三路夹击。11月1号夜里,第40军军部直接被端了,马法五当场被俘,跟着他一起被抓的还有副军长刘世荣等人,算下来足足有1.7万多俘虏。这一仗打下来,国民党军被歼2.3万人,打通平汉路的梦彻底碎了,毛泽东还特意为新华社写了捷报,戳穿蒋介石“只守不攻”的谎言 。 到了1946年2月,国共谈判敲定交换人质。我党要接叶挺将军回家,国民党就点名要马法五。邓小平特意给中央发电请示,最后定了刘伯承亲自护送,这份诚意算是拉满了。出发那天飘着细雨,汽车在泥路上颠得人骨头疼,天黑才赶到观台镇,第二天换了马车接着走,沿途全是拦着马法五请愿的群众,要他转告白崇禧严惩汉奸恶霸。 可国民党那边压根没安好心。刘伯承一路都看着,安阳城外碉堡林立,沟壕纵横,刚收编的伪军李英部穿着黄军装在街上晃荡,哪里有半分停战的样子。后来才知道,国民党早就在交接点附近布了伏兵,就等着刘伯承送上门来。他们算准了我党讲信用,想趁这个机会除掉心腹大患,这种背信弃义的勾当,把内战的野心藏都藏不住。 马法五其实心里跟明镜似的,被俘这几个月,我党没动他一根手指头,还好吃好喝招待着。反观国民党,为了夺权连同胞都能下死手,连他这个“交换筹码”的安危都不顾。刘伯承敢亲自送行,是真讲和平;国民党敢暗中设伏,是真盼着打仗。 这种反差太刺眼了——嘴上签着和平协定,手里握着屠刀,连谈判的底线和做人的道义都抛了。国民党这波操作,不光没占到便宜,反倒把自己的虚伪暴露得一干二净。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0
谈古论今朝

谈古论今朝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