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刘畴西被俘后,被带到黄埔同学俞济时面前,俞济时却摆出胜利者的姿态,任由他忍冻挨饿,连黄维都看不下去:“你太过分了!” 很多人不知道,刘畴西可不是普通的红军将领,他是黄埔一期生,早在1925年讨伐陈炯明的东征中就失去了左臂,是实打实的“独臂将军”。1935年1月在怀玉山区被俘时,他仅存的右臂又在突围中被打伤,整条胳膊肿得抬不起来,寒冬里就裹着件破烂单衣,浑身冻得直打哆嗦 。俞济时当时是“剿匪”指挥官,手里握着兵权,见了老同学这副惨状,第一反应不是念及同窗情,而是开口劝降:“老同学,一起回南京,事好商量。” 刘畴西直接盘腿坐在草垛上回绝:“革命不两立,劝降免谈。”这话彻底惹恼了俞济时,他当场变了脸,连口水都没让人给刘畴西递,直接喊人“押解南昌,军法处置”。要知道,当时的南昌正是天寒地冻,刘畴西一路被押着走,脚上的草鞋早磨破了,露着冻裂的脚后跟,中途连口热饭都没吃上。后来方志敏在狱中文稿里写过,刘畴西到南昌看守所后,吃的是变霉的黄米饭,睡的是满是臭虫的草铺,没过几天就病倒了,瘦得像个骷髅 。 黄维也是黄埔一期的,那会儿在俞济时手下任职,听说这事当场就炸了。他直接闯进俞济时的办公室,指着鼻子痛骂:“天那么冷,你就不能给老同学一件棉衣、一顿饱饭?大家同学一场,你也太狠心了!” 这话可不是瞎传,后来黄维自己也承认,当时气得差点摔了茶盏,骂俞济时“冷血”。其实黄维不是第一次为同学出头,1933年陈赓被俘,他还联合宋希濂等三十多位同学联名保举,帮陈赓捡回一条命。 俞济时为啥这么绝情?劝降失败是一方面,但更多是骨子里的功利。他是蒋介石的亲信,满脑子都是“邀功”,哪顾得上什么同窗情谊。蒋介石后来都私下说他“忠诚,但情商低”,做事极端不懂变通。反观刘畴西,被俘后蒋介石专门派顾祝同和黄埔同学反复劝降,许以高官厚禄,他全当耳旁风,还对难友说“脖子伸硬些,挨它一刀,临难无苟免” 。 同年8月6日,刘畴西在南昌英勇就义,年仅38岁。直到死,他都没等到俞济时那句道歉,更没吃上一顿饱饭、穿上一件棉衣。俞济时后来对此事避而不谈,可黄维一辈子都没原谅他,俩人因此长期不对付。立场不同可以理解,但连最基本的人道主义都不顾,这哪儿是同窗该做的事?黄埔校训里的“亲爱精诚”,在俞济时这儿算是彻底成了空话。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1935年,刘畴西被俘后,被带到黄埔同学俞济时面前,俞济时却摆出胜利者的姿态,任
谈古论今朝
2025-10-20 23:52:46
0
阅读: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