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女军医在老山前线40天,坦言:女兵的苦楚男兵根本体会不到! 1987年6月,23岁的女军医赵慧进入云南老山前线,连续驻守40天。她不是来体验生活的,也不是来“照顾战士情绪”的,她是实打实冲在猫耳洞最前线的医疗骨干。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1987年老山前线的女军医选拔比男兵还苛刻,赵慧能入选全靠硬实力——她在原昆明军区总医院实习时,战地急救、清创缝合这些硬科目全是满分,连平时不苟言笑的外科主任都拍着她的肩膀说“这姑娘,到了前线能顶半个男兵用”。可没人知道,她报名时瞒着家里人,直到出发前一晚才给父母写了信,只敢说“去云南支援医疗工作”,压根没提“前线”俩字,就怕老人担惊受怕。 到了前线才发现,最难的不是炮火连天的危险,是男兵们根本想不到的“隐性难处”。猫耳洞空间小得转个身都费劲,男兵能随便找个角落坐卧,赵慧却得特意找块相对干燥的石头,裹着满是汗味的雨衣凑活;赶上生理期更难,前线没干净水源,她只能用烧过的井水简单清洁,卫生用品全靠出发时自己揣的那几包,后来不够了,就跟其他女战友拆了压缩饼干的油纸包应急,这点苦她从没跟男兵提过——怕他们觉得女兵“娇气”,更怕影响大家的士气。 赵慧不光要救伤员,还得管着战士们的“小病小痛”。那会儿前线战士们长期泡在潮湿的猫耳洞里,很多人得了烂脚病,脚趾缝里流脓水,走路都一瘸一拐。她每天背着药箱挨个洞巡诊,蹲在地上给战士们挑脓、涂药,自己的脚却因为天天在泥水里走,也起了满脚的水泡,直到换防时战友帮她脱鞋,才发现她的袜子早跟伤口粘在了一起,一撕就是一片血。可她当时就笑着摆手说“没事,比战士们的烂脚轻多了”,转头给伤员换药时,手稳得一点都不抖。 那会儿还有人私下说“女兵在前线就是个‘点缀’,真打起来帮不上啥忙”,赵慧用行动把这话怼了回去。有一次凌晨,一个通信兵被炮弹碎片炸伤了大腿,血流得止不住,赵慧听见呼救声,揣着止血带就往阵地冲——当时炮火还没停,子弹就在耳边“嗖嗖”响,她趴在地上爬了30多米,膝盖磨破了皮也没敢停,最后硬是在炮火掩护下把人拖了回来,清创、结扎血管、包扎,一套动作下来,她的白大褂都被血浸透了,手却没抖一下。那回之后,再没人说女军医“没用”,战士们见了她,都主动喊“赵医生,歇会儿再忙”。 40天驻守结束,赵慧瘦了12斤,脸晒得黝黑,额头上还留了个被弹片擦伤的小疤。回到后方医院,她跟战友聊起前线的日子,才说了句“男兵再苦,至少不用扛着生理期的难受去救伤员”,这话后来被记录在当时的战地通讯里,成了很多人记住她的原因。其实她没说的是,那些日子里,她每天睡前都会摸出家里的照片看一眼,想着战争结束了就回家陪爸妈吃顿热饭,可第二天一听到集合号,还是第一个背起药箱冲出去。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1987年女军医在老山前线40天,坦言:女兵的苦楚男兵根本体会不到! 1987
谈古论今朝
2025-10-20 23:53:18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