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中国总派歼16去拦截外机,而不是更先进的歼20?毕竟歼20可是五代机里的“尖子生”,隐身、超音速巡航、超机动性,妥妥的“空中刺客”,可一到拦截外机这种“近身肉搏”的任务,歼20反而得给歼16“让位”。 东海上空,一道银灰身影突然逼近两架隐身战机,雷达锁定瞬间拉响警报,对方仓皇掉头。这就是中国空军歼-16的实战一幕,可为什么不是更牛的歼-20上场?隐身“空中刺客”在“近身肉搏”时竟让位给它? 中国空军这些年干的活儿,东海、南海天天上演好戏,外来军机老爱往我们领空边儿上凑,搞侦察、挑事儿啥的。我们的飞行员们可不惯着,战机呼啸升空,稳稳地把人赶走。这不光是技术活儿,更是维护国家主权的硬功夫。想想2023年5月26日南海那事儿,美军RC-135侦察机硬往我们训练区钻,离海岸线不到50公里,中国空军歼-16直接上阵拦截,伴飞中从机头前方掠过,逼得对方钻尾流,摇摇晃晃地撤了。 南海、东海这些热点地带,外军飞机年年月月来刷存在感,名义上“国际空域”,其实就是抵近侦察,探我们的底牌。2024年央视军事专题里头,还爆了个料:西部战区空军在东南沿海驻训时,歼-16单机锁定两架外军隐身战机,座舱盖逼近10到15米,对方只能灰溜溜退走。 这种近距离驱离,得快速锁定、目视警告,还得伴飞挤压航线,考验的是战机的多面手本事。 歼-20是五代机里的王牌,隐身设计让雷达截面小到0.05平方米,超音速巡航、超机动,专攻空中优势,夺制空权、打预警机、加油机啥的。 但搁拦截外机这儿,它那隐身“外衣”反倒成了包袱。为什么?因为这类任务多在近距离,领海基线边上,你隐身飞过去,对方雷达瞅不见你,你也得先找着人才能驱离。可隐身模式下,自家雷达功率得压低,探测范围缩水,容易吃亏。 反观歼-16,这四代半多用途家伙,雷达和电子设备全外露,一眼就看见,威慑力满分。它装了大尺寸有源相控阵雷达,扫描超200公里,能同时盯多个目标,还带电子对抗系统,干扰对方设备。 载弹量12吨,挂PL-15空空导弹、电子吊舱、副油箱,一趟能飞五六个钟头,巡逻不费劲。拿2023年南海拦截来说,歼-16挂着霹雳-10和霹雳-15组合,伴飞美RC-135时,直接从前方斜飞,尾流一搅,对方航线就歪了。 这不光是自卫,还能实时传数据给地面,协同指挥。 成本这块儿,也得掰扯掰扯。一架歼-20得三亿左右,歼-16才一亿出头,后者批量生产超350架,巡逻主力稳稳的。 真要打硬仗了,再派歼-20一锤定音,这才是把钱花在刀刃上。空军不是摆谱儿,是实打实守护家园,歼-16干巡逻、歼-20管突击,各有分工,缺一不可。 而歼-20的定位是空中优势战斗机,专治敌方关键节点,隐身超巡航让它在体系作战里当尖刀。 拦截外机呢?更像空中警察,盯梢、警告、持久在场,得有大肚子装电子设备,当小型预警机用。歼-16这儿就占便宜,内部空间大,集成数据链,监控外机动向,信息战玩得转。2024年那次东海对峙,歼-16背靠领海基线,迎头堵两架隐身机,雷达一锁,对方就怂了。 说白了,现代空战不是单挑,是团队活儿。歼-16清场、歼-20踹门,预警机指挥,加油机续航,全链条配合。 就像打球,库里投三分,格林组织,大家一块儿赢。我们空军这些年,从南海驱离RC-135,到东海锁F-35,步步为营,维护主权,地区稳定靠的就是这份底气。
为了追赶中国的“霹雳”17超远程空空导弹,美俄在匆忙之下都拿出自己的“作品”。而
【17评论】【4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