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唐代时,一个书生带着表妹私奔,逃到四川还生了两个孩子。五年后,书生带着

蕊蕊聊过去 2025-10-13 18:50:00

民间故事:唐代时,一个书生带着表妹私奔,逃到四川还生了两个孩子。五年后,书生带着表妹回到家,跪着祈求舅舅的原谅。没想到,舅舅生气说道:“胡说八道,我女儿一直就在家里!”书生一脸懵逼,那我娶的是谁? 唐朝那会儿,京城一个书生家道中落,投奔舅舅家,结果跟表妹看对眼了,两人私奔到四川,过了五年还生了俩娃。书生带人回家求饶,舅舅却说闺女压根儿没走过门,那他身边这个是谁?魂魄离体? 唐开元年间那时候,王宙家在京城过着小日子,他爹在衙门当小官,俸禄够一家子温饱。谁成想江南水灾闹得凶,洪水冲了田地,朝廷的赈灾银子半路没了影儿。皇帝气坏了,派人查贪墨案,王父虽没沾边,却被旧交情拖下水,扔进牢里没几天就没了。王母哭得眼睛都肿了,不久也跟着走了。王宙才十八九岁,平日里就知道啃书本,家事儿一窍不通。他卖了家当安葬爹妈,背包南下投舅舅张毅。 张家在成都附近有田产,日子宽裕。张毅收留外甥,给他安排住处,让他继续读书。张毅有个闺女王倩娘,长得水灵,平时在家娇生惯养。起初她对表哥不待见,可王宙耐着性子教她识字吟诗,两人渐渐聊得来,从诗词说到家常,情谊就这么生根了。张倩娘娘早看在眼里,她觉得王宙是外人,仗着收留就打闺女主意,当场就把人撵出门外,还在外头租了间小屋给他。张母铁了心,给闺女张罗门当户对的亲事,王倩娘死活不从,偷偷让丫鬟传话给王宙。王宙急了,俩人合计着私奔,约好城东河边见面。 张母警觉,锁了闺房门,派人守着。王宙在那儿等到天亮,张倩娘才赶到,两人连夜出城,坐船南下,几个月后到了四川一个偏僻村子。他们化名安家,拜堂成了亲。王宙在村塾教书,挣点薄饷,张倩娘操持家务,日子虽清苦,也算安稳。几年下来,生了两个儿子,大小子聪明伶俐,小的胖乎乎的,一家四口其乐融融。   转眼五年过去,这天晚上吃饭,张倩娘忽然倒下,不吃不喝,人却气色红润。王宙请郎中瞧了,郎中说没大毛病,可就是醒不过来。王宙守着她,喂水擦身,一个月了也没辙。他四处打听,村里人摇头说没听说过这怪事儿。正着急上火,一个过路道士进来,说屋里阴气重,不是鬼,是魂魄出了窍,得带她回老家才能好。道士说完就走,王宙信了,收拾行李,雇车把人拉回张家。 王宙先去见舅舅,跪下求张毅原谅当年私奔的事儿。张毅听完大怒,说倩娘五年来一直在家卧床,从没出门。王宙傻眼了,那蜀地跟了他五年的那个是谁?正愣神,张倩娘从车上下来,牵着两个孩子进屋,她一看床上的自己,两人一凑,魂魄就合回来了。张倩娘睁眼坐起,把五年前的事儿说了:她心急火燎,魂魄离体跟王宙走了,肉身留在闺房里日渐虚弱。张毅夫妇听完,又气又惊,最后念着骨肉亲情,勉强答应了他们的婚事。 这故事出自唐代陈玄祐的《离魂记》,后来蒲松龄在《聊斋志异》里也提过类似情节。搁在今天看,它不光讲了魂魄离体的奇事儿,更说的是人情世故。唐朝社会,家族观念重,婚姻讲究门第,王宙家落难投亲,张母护女心切,本是寻常事儿,可她一棒子打死不认账,就显得太刚烈了。王宙和倩娘的感情是真挚的,可私奔这步走得莽撞,五年漂泊虽有甜头,也吃够了苦头。魂魄归位那一刻,才是真团圆,提醒我们,事儿得往正道上靠,家和才能万事兴。 老话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这故事里,王宙的书生气十足,遇事儿就钻牛角尖;张母护犊子护过头,差点儿拆散一对有情人;张毅夹在中间,啥也不敢说,典型的惧内。搁现在,类似事儿不少见,小两口为结婚闹掰,父母一头热一头冷,最后还得坐下来谈。共产党领导下,我们强调家庭文明建设,就是要化解这些疙瘩,让每个人都过上和谐日子。故事结尾,王宙重拾书本,中了进士,携妻儿光宗耀祖,这不就是正能量吗?它告诉后人,忠贞爱情得有底线,冲动是魔鬼,理性是天使。    

0 阅读:44
蕊蕊聊过去

蕊蕊聊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