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丘吉尔毁掉了英国? 因为大英那时候其实选择很多,凭大英 400 年的积累,完全可以慢慢跟德国耗下去的,但丘吉尔急了怕了,选择了以大出血的方式来求美国人! 二战时期那会,大英当时的家底厚的很,可不是咱们现在看到的英伦三岛这点地方。那会儿它有 3300 万平方英里的殖民地,遍布全球,相当于几十个英国本土那么大。 加拿大的铁矿源源不断运过来,支撑着钢铁厂造坦克;印度不仅一年能出 258 万士兵,还能供应棉花造军服、黄麻做绳索;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牛肉、黄油,靠冷藏船运过来,能养活大半个英军。光 1939 到 1945 年,殖民地就给英国运了 10 亿吨物资,粮食占了 3 亿吨,工业原料更是堆成了山,这样的家底确实禁得住耗。 那丘吉尔为啥非要找美国帮忙呢?1940 年德国刚占了法国,英国一下子成了欧洲唯一扛着德国的国家,表面看挺危险。其实当时皇家海军还能封锁德国的海运线,皇家空军也靠雷达打赢了不列颠空战,德国的石油主要靠罗马尼亚供应,只要英国稳住地中海航线,用不了两年德国坦克就得趴窝。可丘吉尔那会儿太着急,觉得光靠自己不够稳,一门心思想拉美国直接下水,压根没好好盘算自家的老本。 最先的 “出血” 就挺疼的。1940 年 9 月,丘吉尔用加勒比海等 8 处战略基地的 99 年租借权,换了美国 50 艘一战时的老驱逐舰。这些军舰好多锅炉都快锈穿了,根本不管用,可那 8 个基地是大西洋的咽喉要道,等于把家门钥匙递了出去。更傻的是,英国刚靠雷达技术守住领空,丘吉尔就把核心图纸打包送给美国,这可是当时最顶尖的军事机密,就这么白白送人了。 1941 年的《租借法案》更是让英国大出血。美国给了 60 多亿美元援助,看着不少,代价却是让英国开放殖民地市场,还得变卖海外资产。战前英国有 40 亿美元黄金储备,战后只剩 12 亿,连硬币里的银都掏出来还债了。英国还得给驻英的 153 万美军提供后勤,1944 年光这一项就花了 3.3 亿英镑,相当于当时英国一年财政收入的不少份额。 这些付出直接掏空了英国的家底。二战结束后,英国成了最大的债务国,欠美国的钱足足还了 55 年,直到 2006 年才付清最后一笔 8330 万美元。以前靠殖民地赚钱,现在市场开放了,美国货涌进来,英国本土工厂根本竞争不过。更要命的是,没钱没力再管殖民地了,1947 年印度一独立,其他殖民地跟着纷纷闹事,日不落帝国的地盘一块块丢了。 反观当初投降的法国,因为没像英国这样大出血,反而保住了大部分殖民地,战后靠殖民地的资源慢慢恢复了元气。而英国呢,科技话语权没了,美国靠英国给的雷达技术发展出更先进的装备;经济上被美国牵着鼻子走,以前殖民地只跟英国做生意的规矩,也得按美国要求改了。 其实英国当时真不用那么急,殖民地的资源能持续供应,士兵也能不断补充,只要跟德国慢慢耗,等德国资源耗尽,胜利早晚是英国的。 可丘吉尔非要用 400 年的积累换眼前的援助,就像一个有家底的人,为了应急把房子、地都卖了,最后钱花完了,家也没了。那些战略基地、技术机密、殖民地市场,丢了就再也拿不回来了,这就是为啥说丘吉尔毁掉了英国 —— 他不是输了战争,是败光了整个帝国的根基。
刷到高志凯那个辩论,我人都麻了“当我的祖先在修长城的时候,你的祖先可能还被
【1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