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接受央视记者采访说:在中国街头散步不到20分钟就被中国网友认出

朝史暮今天下事 2025-09-16 17:46:46

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接受央视记者采访说:在中国街头散步不到20分钟就被中国网友认出,并亲切地喊他“577”。武契奇在中国为什么这么受欢迎?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北约对南斯拉夫发动空袭时,中国就始终坚定站在维护塞尔维亚主权完整的一边,这份危难时刻的支持,像一颗种子,在两国人民心里扎下了友谊的根。   武契奇是亲历过那段岁月的人,他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直白地说“中国是塞尔维亚真正的朋友”,没有客套话,只有实打实的认可,这份记恩的态度,早就让中国民众把他当成了“自己人”。   而2020年新冠疫情最吃紧的时候,欧洲不少国家陷入“各自为战”的困境,塞尔维亚也面临医疗物资紧缺的难题,武契奇在电视讲话里哽咽着向中国求援,直言“欧洲的团结只是童话,只有中国能帮我们”。   后来他亲自去机场迎接中国医疗队,看到五星红旗时忍不住亲吻的画面,更是成了中塞友谊的经典瞬间——大家从这个举动里,看到的不是高高在上的总统,而是一个为国家、为民众真心着急的普通人,这份率性和真诚,一下子拉近了和中国民众的距离。   除了历史里攒下的情分,武契奇推动的中塞合作,更是让这份友谊落到了实处,给两国民众都带来了真真切切的好处。   塞尔维亚是欧洲最早响应“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家之一,这些年双方一起搞的项目,每一个都和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   就说匈塞铁路吧,这条连接贝尔格莱德和布达佩斯的铁路,2022年贝尔格莱德到诺维萨德那段通车后,两地车程从原来的90分钟直接缩短到30分钟,当地民众出门办事、走亲访友不用再耗在路上;到了2025年,诺维萨德至苏博蒂察段也进入了测试阶段,等全线通车,塞尔维亚和欧洲其他国家的联系会更方便。   还有E763高速公路、贝尔格莱德绕城公路这些项目,不仅让塞尔维亚的交通网变顺畅了,还为当地创造了好多就业岗位,不少家庭靠这些项目有了稳定收入。   工业领域里,河钢集团收购塞尔维亚斯梅戴雷沃钢厂的事,更是被当成“合作共赢”的典范。这家钢厂以前快撑不下去了,工人面临失业的困境,中方管理团队接手后,不仅把厂子从破产边缘拉了回来,还让它成了塞尔维亚最大的出口企业之一,直接带动2000多人重新有了工作。   武契奇去参观钢厂的时候,不止一次对着工人说“中国合作伙伴带来了真正的希望”,这些不是空口号,是当地工人拿到工资、看到厂子重焕生机的真实感受。   中国网友从新闻里看到这些,也忍不住为这种“实打实帮朋友”的合作点赞,自然也更认可推动这些事的武契奇。   而武契奇能圈粉中国民众,除了这些实实在在的合作成果,他个人的做事风格和外交态度,也特别对大家的胃口。他个子高大,看着自带一种硬朗的气场,可待人接物又特别亲和,这种“反差萌”让不少网友觉得“接地气”。   更重要的是,在涉及中国核心利益的问题上,武契奇从来不含糊——他多次在公开场合明确表态“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坚定奉行一个中国原则,没有模棱两可的话术,也没有敷衍的客套,这种不绕弯子的支持,中国民众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而且他还总在国际场合“点赞”中国的发展,说中国的治理模式“拥有欧洲人已失去的雄心壮志”,这种真心实意的认可,不是为了讨好,而是基于对中国发展的观察,自然能进一步拉近距离。   武契奇还特别重视中塞的文化交流,知道只有老百姓互相了解了,友谊才能更长久。   他支持孔子学院在塞尔维亚落地发展,鼓励两国的年轻人多交流、多走动,2024年中塞合拍的纪录片《绿色的交响》《一路欢歌》开机,就是想通过镜头,让更多人看到两国在绿色发展、文明对话上的努力。   这些文化层面的互动,让中塞友谊不只是停留在政治和经济层面,更走进了普通民众的生活里,而武契奇作为推动者,也成了大家眼里中塞友谊的“搭桥人”。   这种跨越国界的喜欢,不只是因为他的总统身份,更是因为大家从他身上,看到了中塞友谊的温度和力量。就像武契奇自己说的“我们比许多国家有着更多的共同点”,这份基于互相尊重、携手发展的情谊,只会随着时间越来越深。

0 阅读:0
朝史暮今天下事

朝史暮今天下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