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4日,日本总务省扔出了一组“炸锅”数据:全国65岁以上老人占到总

朝史暮今天下事 2025-09-16 11:46:41

2025年9月14日,日本总务省扔出了一组“炸锅”数据:全国65岁以上老人占到总人口的29.4%,相当于走在街上每遇到3个人,就有近1个是老年人!   这个数字不光破了日本自己的纪录,还把它稳稳推到了“全球老龄化最严重国家”的位置——第二名意大利的老龄化率才23.6%,日本足足比人家高了5.8个百分点,差距一下子就拉开了。   这波人口结构的大变动,说到底就是少子化和长寿化两头往中间挤出来的。先说新生儿数量,2024年日本就只生了72万人,都连着9年刷新历史最低了;可另一边,日本人的平均寿命还在往上涨,现在都突破84.5岁了,百岁老人更是超过9.5万,光是想想这个数字都觉得惊人。   更让人揪心的是,1947到1949年出生的“团块世代”,差不多800万人正扎堆儿迈入75岁以上的高龄期,他们要的医疗、护理需求跟潮水似的涌过来,可撑起整个社会保障体系的劳动人口却一直在减——2024年15到64岁的劳动人口只剩7123万,比1995年的峰值少了18%,这缺口可不是一星半点。   现在全日本有51%的企业都在喊“没人干活”,2024年因为招不到人直接破产的企业,比前一年多了46%,好多小老板都愁得睡不着觉。   为了抢年轻劳动力,企业都开始“提前下手”,2025届的大学生还没毕业呢,就业内定率就飙到了95.9%,简直是“毕业即就业”的架势。   像建筑业、农业、护理业这些靠人力吃饭的行业,日子最不好过。就说卡车司机,到2030年预计要缺36%的人,有些农村的小超市,因为没人补货,只能早早关门,当地老人想买点东西都得跑老远。   老龄化对日本财政的冲击,说“灾难性”都不算夸张。2025财年日本要发28.65万亿日元的国债,财政支出里每4块钱,就有1块是靠借债来的,这窟窿越填越大。而且养老金支出占社会保障预算的比例,已经超过一半了,压力大到顶不住。   更棘手的是,养老金的“收”和“支”已经快撑不住平衡——现在每2.1个干活的人要养1个老人,到2040年,可能就变成1个干活的养1个老人了,想想都觉得难。   为了扛住这个压力,政府也没别的办法,只能把消费税从10%涨到12%,还计划把领养老金的年龄慢慢推迟到75岁,老百姓对此也多有抱怨。   护理行业的缺人情况更吓人,2025财年一上来就缺32万人,等到2040年,这个数得飙到69万,简直是“一人难求”。   实在没人手,有些养老院没办法,只能搞“老老照护”——让70多岁身体还行的老人,去照顾80多岁动不了的老人,听着都让人心酸。   机器人成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比如那款重150公斤的AIREC机器人,现在已经能帮老人翻身、穿袜子了,但这机器不便宜,一台要1000万日元往上,而且得等到2030年才能多起来,现在根本不够用,好多养老院还是只能靠人工硬扛。   老龄化也在一点点改日本社会的模样。现在65岁以上还在上班的人都有930万了,掰指头算算,每4个干活的里头,就有1个是头发花白的老人。   虽说这能帮着填劳动力的坑,但问题也跟着来——65到69岁的男性,平均月薪也就青壮年的60%,而且很多老人是“非正式雇佣”,连医疗保险和退休金都没保障,日子过得小心翼翼。   家庭结构也变了不少,独居的老人越来越多,现在都突破1200万了,占了老年人口的33%,光75岁以上独自生活的就有670万,这个群体特别让人担心。   为了别让老人“孤独死”,像横须贺市这些地方的政府,就搞了个“终活”援助计划,帮低收入老人提前安排葬礼、处理遗产,还弄了“临终笔记”登记,让老人把想说的话、要办的事都写下来,省得最后留遗憾。   现在连“数字化终活”都兴起来了,不少老人开始琢磨,自己社交媒体账号、数字货币这些“数字遗产”该怎么处理,毕竟现在大家都离不开手机和网络了。   碰到这么大的难题,日本也在琢磨办法,一边靠技术创新,一边改规矩。   医疗这块儿,AI辅助诊断系统现在已经能看出早期阿尔茨海默病了,准确率超90%,帮医生省了不少事;社区里还建了综合照护中心,把看病、护理、康复都放一块儿,老人不用来回跑,方便多了。   劳动市场上,政府给企业减税,鼓励他们雇老人,还推“工作方式改革”,让员工能灵活安排时间,既能上班又能照顾家里老人,不用再两头为难。   站在2025年这个当口,日本的老龄化危机既是个坎儿,也是让社会换个活法的机会。靠技术创新提高效率,靠制度改革把资源分配好,再靠文化调整让代际关系更和谐,说不定这个国家能给其他也面临老龄化的国家趟出条路来。   而对那些同样要应对老龄化的国家来说,日本现在经历的好与坏,都值得好好看看、想想,毕竟这事关每个人的未来。

0 阅读:56
朝史暮今天下事

朝史暮今天下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