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9月15日,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在会见完美国国务卿鲁比奥后举行的发布会上

朝史暮今天下事 2025-09-16 14:46:50

当地时间9月15日,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在会见完美国国务卿鲁比奥后举行的发布会上称,美国和以色列的关系从未像现在这样牢固,显然,鲁比奥的访问再次证明美国与以色列站在了一起。   鲁比奥这趟来访,正巧撞上以色列空袭卡塔尔首都多哈引发的国际危机,时机格外敏感。9月9日那天,以色列空军出动15架战机,对多哈的哈马斯政治局总部发动了“精准打击”,直接造成6人死亡,其中还包括卡塔尔安全部队的人员。   这事儿不光严重违反国际法,更直接挑战了美国在中东的盟友体系——要知道卡塔尔境内的乌代德空军基地,可是美军在中东最大的军事设施,里面驻扎着超过1万名美军。   但内塔尼亚胡跟鲁比奥会谈后却嘴硬,说美国对以色列的支持“从来就没动摇过”,鲁比奥这趟到访“明明白白传递了华盛顿的立场”。   从实际行动来看,美国还真在给以色列做战略背书。鲁比奥这次访问期间,双方签了一份价值25亿美元的军事技术合作协议,内容涉及反导系统升级、网络战联合研发这些敏感领域。   更值得关注的是,美国国务院宣布要推迟原定于9月16日对卡塔尔的访问,就为了避免在以色列和海湾国家的冲突里显得“立场摇摆”。   这种姿态让阿拉伯国家联盟秘书长盖特特别痛心,他在多哈紧急峰会上直言不讳:“美国这是在用行动证明,他们对以色列的偏袒已经越过了基本的国际道义底线。”   但美以同盟这份“牢固”背后,其实藏着不少危机。以色列对卡塔尔的袭击,已经让阿联酋召见了以色列副大使提出严正抗议,两国关系跌到了2020年《亚伯拉罕协议》签署以来的最低谷。   哈佛大学中东问题专家伊尔哈姆·法赫罗分析说,以色列这种冒险行为正在损害美国作为“安全担保人”的信誉,“要是连卡塔尔这样的盟友都得不到美国的有效保护,其他阿拉伯国家肯定会重新盘算跟华盛顿的关系”。   此外,内塔尼亚胡还指责中国和卡塔尔正在利用人工智能、机器人和媒体干涉以色列的合法性。他还特意提到,通过分析社交媒体数据,发现大量由AI驱动的虚假账号在传播“反以叙事”,内容涉及以色列“种族清洗”“战争罪行”这些敏感话题。   这种指控看着新鲜,其实是以色列近些年应对国际舆论压力的老套路——早在2024年,以色列情报机构就曾宣称破获了“伊朗支持的AI网络战阴谋”,但到最后也没拿出实质性证据。   从技术层面讲,以色列的指控明显站不住脚。一方面,人工智能技术在网络舆论战里的应用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美国自己才是这个领域的领头羊。   根据《纽约时报》披露,美国国防部早在2022年就启动了“数字地平线”计划,专门用AI生成虚假信息来影响敌对国家的社会稳定。   另一方面,中国外交部多次强调在巴以问题上的中立立场,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傅聪在安理会紧急会议上说得很清楚,中方反对任何形式的单边军事行动,主张通过“两国方案”解决争端。   至于卡塔尔,这个长期当巴以调停者的海湾国家,其外交部发言人安萨里直接反讽:“要是支持和平谈判也算‘干涉’,那以色列才是破坏地区稳定的罪魁祸首吧。”   内塔尼亚胡在发布会上明明白白说,以色列会继续对其他国家境内的哈马斯成员发动“预防性打击”,还声称这是“所有负责任国家的共同义务”。   这种说法直接挑战了国际法的基本准则——根据《联合国宪章》,国家主权平等原则是现代国际秩序的基石,任何没经过授权的跨境军事行动都算侵略。   从实际案例来看,以色列的“先发制人”策略往往适得其反。今年9月9日对卡塔尔的袭击,不光没消灭哈马斯领导层,反而让该组织暂停了所有和谈进程。   更讽刺的是,以色列情报机构原本锁定的哈马斯政治局成员,当时正在多哈讨论美国提出的停火方案。这种“在谈判桌上开火”的操作,让国际社会对以色列的和平诚意产生了严重怀疑。   在法律层面,以色列的行动面临着多重指控。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已经决定在9月16日召开紧急辩论会,讨论以色列对卡塔尔的袭击是否构成“战争罪”。   与此同时,卡塔尔政府宣布要向国际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以色列赔偿损失并公开道歉。   对此,以色列司法部长列文居然说:“国际法院的裁决对以色列没约束力,我们只认自卫权的法律解释。”这种蛮横态度连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都看不下去了,他在社交媒体上直言:“以色列这是在把自己推向国际社会的对立面。”   面对这样的变局,美国的战略困境越来越明显。特朗普政府一方面得维持对以色列的支持,好争取国内犹太选民的选票;另一方面又不能忽视阿拉伯盟友的利益——毕竟沙特这些国家掌控着全球石油市场的话语权。

0 阅读:0
朝史暮今天下事

朝史暮今天下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