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波兰总统正式签署了协议,允许北约成员国的武装力量进入自己的军队进行驻

朝史暮今天下事 2025-09-16 15:46:52

9月14日,波兰总统正式签署了协议,允许北约成员国的武装力量进入自己的军队进行驻扎,以抵抗有可能来自俄罗斯方面的侵略。   这份协议其实是北约“东部哨兵”军事行动的核心内容,之所以这会儿敲定,还得从前几天波兰领空遭无人机入侵说起。   9月10日凌晨,波兰军方的雷达突然捕捉到动静:十余架无人机悄悄闯入了该国领空,其中还有几架直接飞过了首都华沙上空。   波兰政府反应很快,立刻启动了防空系统,事后宣称击落了三架无人机,还一口咬定这些飞行器是从俄罗斯来的。可俄罗斯这边反复否认,还提议双方一起调查,但波兰始终没拿出实打实的证据。   不过这事儿还是成了导火索,9月12日,北约秘书长吕特就宣布启动“东部哨兵”行动,丹麦、法国、德国这些成员国紧接着就往波兰调派战机、防空导弹,动作一点不拖沓。   其实波兰这次签的协议,并不是突然拍板的决定,而是这些年一直推动北约在东翼加强军事部署的延续。   早在2017年,美国牵头的北约多国部队就开始在波兰轮换驻扎;到了2020年,波兰又和美国签了《加强防务合作协议》,把驻波美军人数从4500人增加到5500人,还为美军永久驻扎铺好了法律路子。   这次“东部哨兵”行动更是突破了之前的框架:丹麦的F-16战斗机、法国的“阵风”战机、德国的“台风”战机,还有荷兰的“爱国者”导弹系统,已经陆续到位,在波兰境内搭起了覆盖空中、地面的多层次防御网。   根据北约的声明,“东部哨兵”行动没设固定期限,这意思就是北约可能要在波兰长期驻军了。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的专家龙静就分析,这次部署其实释放了三个明确信号:一是北约要重申集体防务的义务,让成员国放心;二是实实在在提升东翼的空中防御能力;三是通过这种方式对俄罗斯形成战略威慑。   波兰国防部长布瓦什恰克更是直接表态,说波兰已经做好准备,能接纳2万名北约士兵,而且军事基础设施的建设费用由波兰自己承担,每年大概要花1.35亿美元。   北约这边动作不断,俄罗斯自然也没闲着,很快就拿出了一系列反制手段。俄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明确表示,北约现在其实已经掺和进了俄乌冲突,而且俄罗斯已经暂停了和乌克兰的和平谈判。   与此同时,俄罗斯和白俄罗斯一起启动了“西方-2025”联合战略演习,参演的兵力超过一万人,重点练的就是战术核武器使用、反导防御这些硬科目。   在加里宁格勒地区,俄军还部署了“伊斯坎德尔-M”战术导弹,这导弹的射程能覆盖波兰全境和波罗的海国家,等于直接对波兰形成了军事威慑。   俄罗斯媒体《观点报》也毫不客气,批评北约的“东部哨兵”行动是“冷战思维的延续”,还警告说俄罗斯会采取“对等回应”。   军事专家科什金也指出,北约这么做很可能让欧洲陷入“安全困境”——北约越加强防御,俄罗斯就越觉得自己受到威胁,反过来又会采取更激进的措施,最后变成恶性循环的军备竞赛。   波兰这次做出这样的决定,背后其实藏着两重原因:一方面是刻在骨子里的历史记忆,波兰历史上多次被大国瓜分,对俄罗斯的安全疑虑一直没消过;另一方面是当下的现实利益考量,最近几年俄乌冲突一直没停,波兰更把自己定位成“西方抵御俄罗斯扩张的前线”。   但波兰的选择也不是没代价。一方面,允许北约驻军意味着要让渡一部分主权——根据协议,美军执行公务时享有司法豁免权,波兰的执法机构没经过许可,根本不能进入美军基地。这种安排在波兰国内引发了不少争议,反对党直接批评政府“为了换安全承诺,把国家主权都牺牲了”。   另一方面,波兰的举动也让地区局势更紧张了,俄罗斯已经宣布要在白俄罗斯部署战术核武器,还计划扩建加里宁格勒的军事基地,等于从周边对波兰形成了“包围态势”。   欧洲国家这边则陷入了两难:一方面想靠美国的军事保护伞,另一方面又想保持“战略自主”。   波兰这些东欧国家特别需要美国的保护,可法国、德国这些西欧国家,既怕和俄罗斯的关系彻底闹僵,又不想太依赖美国。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想推动“欧洲防务一体化”,但短期内,这事还没法替代北约的核心作用。   现在波兰签了驻军协议,整个东欧的局势一下子就进入了高度敏感的状态。北约和俄罗斯的军事对峙,很可能引发“擦枪走火”的风险——9月13日,罗马尼亚就又报告说“有俄罗斯无人机入侵”,还立刻召见了俄罗斯大使抗议。   与此同时,乌克兰战场的影响也在往外扩散,俄军对乌克兰基础设施的打击,已经让能源危机蔓延到了欧洲,老百姓对安全局势的担忧也越来越重。

0 阅读:0
朝史暮今天下事

朝史暮今天下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