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中国一高级干部访日期间,不顾多人劝阻非要去靖国神社,回国后就被中纪委开除了党籍,可他却说:我是清白的。 周而复1914年1月3日出生在南京,原名周祖式,祖籍安徽旌德县。父亲先做绸布生意,后转盐务局工作,家境中等。他从小接触市井生活,喜欢读书写字,在私塾学诗词书法。1933年考上上海光华大学英国文学系,课余用吴疑、荀寰笔名写文章,涉猎社会话题。1937年日军入侵南京,他目睹惨状,决定抗日。 1938年毕业后去延安,1939年入党。此后在前线写宣传材料,记录战争。其中白求恩大夫一文刊登在小说月刊,影响不小。新中国成立后定居上海,从事统战工作,创作上海的早晨,讲工人生活,译成多语种,还拍成影视。晚年任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副会长,出访各国,继续写反映抗战的长篇长城万里图,为此收集资料访谈老战士。 周而复一辈子跟文学和抗日历史纠缠在一起,早年经历让他对侵华战争记忆深刻。去延安后,他在前线采访战士,写出真实报道,推动宣传。新中国后在上海统战岗位,处理各种事务,同时挤时间创作小说。上海的早晨出版后,读者反馈热烈,国外也翻译传播。他晚年职务让他接触国际事务,但没停下写作脚步。长城万里图计划源于对历史的责任感,他翻阅档案,找老同志聊天,积累素材。这部书后来成六卷,详述抗战过程,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他的经历显示一个老党员的坚持,从学生到作家再到官员,一直保持对历史的关注。 1985年10月,周而复率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代表团访日,参加中日书法展和新制作剧团35周年活动。东京行程中,他提出去靖国神社。这个地方供奉二战战犯如东条英机,对中国人敏感。他目的是为长城万里图获取资料,了解日本如何展示侵华历史。先报告中国驻日大使馆,等4天没回复,就视作可行。11月10日,代表团途经神社,日方陪同问是否参观,他同意。进去后观察展厅,记录大东亚共荣展品,拍照留念。同行人劝阻,他没听,坚持收集完资料。当晚大使馆参赞告知新规定,公职人员未经批准不得去神社。他意识到问题,但事已发生。回国后中纪委开除党籍,他说自己清白。 这个事件起因于周而复的写作需求,他想亲眼看神社内容,用在书中揭露侵略事实。报告大使馆后没反馈,让他以为没事。参观时专注记录,没考虑政治影响。同行劝阻反映大家对神社的忌讳,但他优先资料收集。参赞晚上通报新政策,显示时机不巧。回国处分严厉,开除党籍让他从老干部变成争议人物。但他没争辩,强调清白,显示对动机的自信。这件事暴露外事纪律的严格,也显示个人追求与组织要求间的冲突。 党籍开除后,周而复专注写作,从1986年起继续长城万里图。到1995年完成六卷,书中述靖国神社展陈,揭示日本侵略。书出版获奖,证明价值。1999年某杂志联他与贪腐,他2000年起诉北京海淀法院,要求道歉。法院审理引中纪委复查,2002年9月18日改开除为留党察看一年,恢复党籍。他缴16年党费。2004年1月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追悼会遗体盖党旗,旁放长城万里图,悼词称忠诚共产主义战士。
老梁真是太敢说了!老梁说:现在很多人对日本军国主义喊打喊杀,甚至要报仇,当年能
【240评论】【17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