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由于苏联入侵阿富汗,中国与国际上67个国家一起联手抵制了莫斯科奥运会

司马槑谈过去 2025-05-27 11:38:24

1980年,由于苏联入侵阿富汗,中国与国际上67个国家一起联手抵制了莫斯科奥运会。从此中国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迅速融入了国际大家庭,那可是我国时隔多年后第一次有机会参加奥运会。  1979年12月,苏联军队突然开进阿富汗,占领首都喀布尔,还扶了个傀儡政权。当时的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正带着国家走一条军事扩张的路子。他觉得阿富汗是中亚的战略要地,控制这儿能稳住苏联南边的地盘,顺便还能跟美国较较劲。可这步棋走得太臭了。阿富汗那地形复杂,民风彪悍,苏联一脚踩进去就陷泥潭了。战争打了十年,苏联花了大把钱,死了不少人,最后啥也没捞着。   勃列日涅夫这人吧,说实话,没啥值得吹的。他上台后,苏联看着还挺硬气,但其实内里已经烂得不行。经济停滞,靠卖石油撑门面,军事上倒是挺能折腾,可这回在阿富汗栽了大跟头。入侵阿富汗不仅没给他加分,反而成了国际社会围攻的导火索。1980年的奥运会,本来是他想拿来炫耀的舞台,结果却成了苏联的滑铁卢。 苏联入侵阿富汗后,国际社会炸了锅。美国总统卡特第一个跳出来,带头喊抵制1980年的莫斯科奥运会。他觉得,苏联这行为太嚣张,不能让它舒舒服服办个奥运会给自己脸上贴金。卡特的号召一出,西方国家纷纷响应,最后有67个国家不去了。这可不是小事儿,那届奥运会本来有147个国家报名,结果只剩80个参加,规模缩水一半,苏联的脸算是丢大了。   中国为啥也加入抵制?这得从当时的情况说起。1979年,中苏关系本来就紧张得要命,双方还在边境上打过仗。中苏分裂后,中国一直在找机会跟西方靠拢,尤其是跟美国的关系刚缓和不久。苏联这时候去入侵阿富汗,中国自然不会站在它那边。再加上中国刚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没几年,正想在国际上刷刷存在感,抵制奥运会就成了个好机会。1980年4月,中国正式宣布不参加莫斯科奥运会,跟67个国家站一块儿,摆明了态度:咱们支持和平,反对霸权。   有人可能会问,中国好不容易能重返奥运会,为啥不抓住机会去露个脸,反而跟着抵制?其实,这事儿得看长远。那会儿,中国刚改革开放,国际形象特别重要。去参加奥运会,拿几块奖牌是挺爽,但跟苏联站在一起,容易被西方看成是“苏联小弟”,这对中国的外交是大损失。反过来,抵制奥运会,不仅能跟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站一队,还能展示自己维护和平的立场,一举两得。   再说,中国也不是完全放弃奥运会。抵制只是个策略,等风头过了,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中国就正式回归了。那次咱们一出手就拿了15块金牌,直接震惊世界。从这点看,1980年的抵制没让中国掉队,反而是铺了条路,让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站得更稳。   苏联呢?这场奥运会抵制只是它倒霉的开始。阿富汗战争拖了十年,耗光了苏联的家底。1989年,苏联灰溜溜撤军,1991年国家就解体了。勃列日涅夫1982年就死了,没看到这结局,但他的政策真得背大锅。苏联当时看着挺牛,其实早就虚了,入侵阿富汗和奥运会抵制不过是压垮它的两根稻草。   中国这边就完全不一样了。1980年的抵制,让中国在国际上赚了口碑,也赢得了时间。之后几年,中国经济起飞,外交上越来越活跃。1984年重返奥运会,2008年自己办奥运会,这一路走下来,中国从边缘角色变成了国际社会的大玩家。回头看,1980年的选择,真有点“舍小利取大利”的意思。   1980年的莫斯科奥运会抵制,不光是体育事件,更是冷战时期大国博弈的缩影。苏联想用奥运会给自己撑场面,结果偷鸡不成蚀把米;中国抓住了机会,既站了道德高地,又为未来铺了路。这事儿告诉咱们,国家间的较量从来不简单,选对立场比啥都重要。苏联的教训是,硬撑没用,实力跟不上迟早露馅。中国的发展证明,有时候退一步,反而能走得更远。   再说点接地气的,苏联那时候多像个外强中干的家伙,表面风光,实则撑不了多久。中国呢,就聪明多了,知道啥时候该忍,啥时候该上。这段历史离咱们不远,细想想,还真挺有意思。

0 阅读:120

猜你喜欢

司马槑谈过去

司马槑谈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