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珠海航展,咱只能以歼8Ⅱ压轴出场,但基本卖不出去。俄罗斯的苏27和苏30,才是会展的明星,能够来参展,也算是给咱一个很大的面子。 1996年11月5日至10日,第一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在珠海金湾机场搞了起来。这是中国航空工业头一回正式站上国际舞台,想给全世界看看咱的实力。当时正值改革开放快20年,经济蹭蹭往上涨,可航空工业还跟不上趟儿。那几年,台海局势紧张,美军的F-14和F/A-18在咱家门口晃悠,咱的歼-7、歼-8这些二代机压根儿不是对手。办航展不光是想露脸,更是想找机会跟国际接轨,学点技术回来。可现实是,咱的底子薄,起点低,拿得出手的东西实在有限。 航展上,咱把能拿出来的家底都摆上了。歼-8IIM是当时最先进的货色,刚在当年3月首飞,算是歼-8系列的升级版。这家伙外形挺唬人,修长的机身,挂着6枚导弹,配上俄制的R-27P1中距弹和“甲虫”-8II雷达,号称能打超视距空战。听起来不错吧?可实际上,这飞机问题不少。航展前转场时,发动机还出过故障,临时换了一架才凑合上场。性能上,它的最大速度也就2.2马赫,航程短,雷达和导弹的实战效果也一般。外国客商转了一圈,看看参数,摇摇头就走了,没人愿意掏钱。咱使出浑身解数推销,可歼-8IIM就是卖不出去,尴尬得很。 还有歼-7MG和强-5C,也跟着亮相。歼-7MG是歼-7的出口版,改进了点气动布局,但本质还是二代机,技术老旧。强-5C是强击机,适合打地面目标,可在90年代的空战环境里,根本没人稀罕。这几款机型摆在那儿,跟国际主流比,差距不是一点半点。 再看看俄罗斯的展台,那真是热闹得不行。苏-27和苏-30一亮相,直接把风头抢光了。苏-27是苏联80年代的王牌,1985年服役,速度能到2.35马赫,航程超3000公里,机动性强得离谱。航展上,它秀了个“眼镜蛇”机动,机头猛地抬起来,像蛇昂头一样停在半空,然后稳稳回落,观众都看傻了。苏-30更夸张,跟伊尔-78加油机搭档,现场演示空中加油,技术难度高,配合得天衣无缝。 俄罗斯为啥这么牛?他们航空工业底子厚。苏联时期,跟美国掰手腕,造出米格-29、苏-27这种顶尖货色。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日子不好过,可靠着苏-27这棵摇钱树,出口到中国、印度,赚了不少外汇。航展上,苏-27和苏-30不光是秀技术,还真卖出去不少,采购团围着展台问价格、谈合同,场面火爆。咱这边看着,只能干瞪眼,人家来参展都像是赏脸了。 为啥差距这么大?咱得从历史说起。中国航空工业起步晚,50年代靠苏联帮忙,引进了米格-15、米格-17,才算有了点基础。60年代中苏闹掰,咱只能自己干,搞出了歼-5、歼-6、歼-7,可都是仿制和改进,原创能力弱。80年代试着跟西方学点东西,又赶上国际封锁,进展慢得像蜗牛。90年代初,咱花大价钱从俄罗斯买了24架苏-27,总算迈进三代机门槛,可数量少,撑不起场面。 俄罗斯就不同了,他们继承了苏联的航空遗产,技术储备深,设计理念先进。苏-27不光性能好,还能改出苏-30、苏-35这样的衍生型号,适应性强。1996年那会儿,他们虽然经济困难,但航空技术还是甩咱几条街。航展上的对比,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实力碾压。 1996年的航展,让咱看清了差距,也憋了一股劲儿。回去后,国家下狠心砸钱搞研发,不能老被人瞧不起。1998年,歼-10首飞成功,这是咱第一款自主研发的三代机,气动布局先进,机动性强,总算有了点国际范儿。2006年,歼-10正式服役,成了空军主力。 再往后,步伐更快了。2011年,歼-20横空出世,隐形战机啊,咱直接跨进四代机时代。2017年,歼-20开始装备部队,实战化部署。2022年珠海航展,歼-20彻底翻身,四架编队低空飞过,气势压倒一切。那次航展,歼-20还开放了座舱给专业人士看,透着满满的自信。同期亮相的还有翼龙-3无人机、攻击-11,性能不输国际顶尖水平,咱的航空工业终于站起来了。 反观俄罗斯,发展却慢了下来。苏-27系列靠着改进型苏-30、苏-35撑场面,可技术上没啥大突破。苏-57隐形战机2010年首飞,但资金短缺、技术瓶颈一大堆,到现在都没量产。2022年航展,他们连苏-57实机都没带来,只发了几张宣传单,影响力大不如前。26年间,咱从被人家碾压,到逐渐赶超,角色完全反转。 1996年的珠海航展,歼-8Ⅱ的落寞和苏-27的耀眼,是咱航空工业的一个缩影。那时候,咱技术不行,市场没竞争力,连压轴都撑不起来。26年后,歼-20成了航展主角,从二代机到四代机,咱用了不到30年走完别人半个世纪的路。这不光是技术的进步,更是国家实力的体现。从买别人的苏-27,到自己造歼-20,咱靠的是实打实的努力和决心。 未来呢?中国航空工业肯定不会停下脚步。咱的目标不是追赶,而是领跑。
为什么说对中国帮助最大的是乌克兰,而不是俄罗斯呢?事实上,中国军工的腾飞,航海,
【12评论】【2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