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开国大典当天傍晚,毛主席携600余人参加“开国第一宴”!然而端上的第一道菜,竟是一碗看起来清汤寡水的“燕菜汤”!这让当时的社会名流脸上惊愕难掩,诸多外国友人更是面面相觑,甚至有好事的外国记者,举起手中的相机拍个不停。 1949年10月1日的北京城到处飘着红旗。天安门广场的欢呼声还没散干净,中南海怀仁堂后厨的灶火已经烧得通红。 六百多号贵宾等着吃新中国的第一顿饭,这事儿可把负责张罗的人愁得够呛。 既要让外宾吃得顺口,又要显着咱们中国人的讲究,这分寸可不好拿捏。 周总理在饭桌上出了个聪明主意。他让人把京城里最拿手的淮扬菜师傅都请来掌勺,这淮扬菜有个好处——南北通吃。 南方人吃着不腻味,北方人吃着不寡淡。总理还特意交代,菜里头不能带骨头,省得客人啃骨头不雅观;不能加韭菜大蒜,免得吃完了说话有味儿。 后厨里九个淮扬菜老师傅凑成堆商量,菜单子改了七八遍才定下来。最后端出来的菜式看着简单,里头可藏着门道。 头一道端上来的汤盆子,把全场人都看懵了——清汤寡水飘着几片白菜叶,活像开水煮白菜。 外国记者举着相机咔咔直拍,心里估摸着要写"新中国穷得吃不起肉"的报道。 可这汤刚进嘴,那些皱着的眉头全舒展开了。这哪是白开水啊,那是老母鸡、火腿、干贝吊了整宿的高汤,用纱布滤得跟泉水似的透亮。 白菜芯子拿针扎满小眼,在汤里泡得入了魂。俗话说"人靠衣装马靠鞍",这菜看着寒碜,内里的功夫能顶半座城。 后头跟着的八凉十热更是样样讲究。 芙蓉鸡片嫩得能掐出水,松鼠鳜鱼炸得金黄酥脆。扬州干丝切得比头发丝还细,狮子头炖得入口即化。 每道菜都跟变戏法似的,吃得外宾直竖大拇指。有个外国记者吃完抹着嘴说,这顿饭够他回去吹半辈子牛。 等到杯盘撤下去,毛主席看着剩菜直摇头。 他摸着桌子边跟身边人说:"往后待客四菜一汤足够,不能糟践粮食。"这话后来真成了规矩,到现在国宴上还照着这个谱来。 要说这顿饭的功劳,周总理当属头一份。他挑的淮扬菜既照顾了南北口味,又显着咱们的待客之道。 那些掌勺的师傅如今都成了传奇,有个叫朱殿荣的老师傅,后来在人民大会堂当了二十年的主厨。 他带出来的徒弟现在还在钓鱼台国宾馆掌灶,去年刚给来华访问的外国元首做过改良版的开水白菜。 前些日子周恩来侄女周秉德接受采访还提起这事。她说伯父在世时常念叨,国宴不在于山珍海味,关键要让人吃出心意。 现在扬州城里新开了个淮扬菜博物馆,里头专门摆着当年"开国第一宴"的菜模子。 要说这顿饭的影响,那可真是"好饭不怕晚"。 如今咱们的国宴菜单上,开水白菜还是压轴的看家菜。 信息来源: 人民网《揭秘开国第一宴:周总理亲自敲定菜谱》 新华网《淮扬菜博物馆开馆 再现"开国第一宴"盛况》 周恩来侄女周秉德接受《北京日报》专访实录 央视纪录片《国宴》第三集"1949的餐桌" 扬州日报《朱殿荣:从开国宴主厨到人民大会堂总厨》 杭州日报《G20国宴背后的淮扬菜传承故事》
1949年开国大典当天傍晚,毛主席携600余人参加“开国第一宴”!然而端上的第一
海诚看趣事
2025-05-19 12:33:38
0
阅读:1716
用户10xxx71
虽然这文章捧淮扬菜的,我也是扬州人,但是开水白菜是川菜,还真不是淮扬菜[哭笑不得][哭笑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