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春节,身体不适的吴德就去医院诊治,才知道患了严重的血液病。为了解决治病的难题,吴德找了熟人。 吴德这位出生于河北丰润的革命家,一生的故事可谓是传奇而波澜壮阔。他早年投身革命,加入了军队,开始了他在军旅生涯中不平凡的一段经历。 在那个火热的年代,青年吴德满怀着革命理想,在部队中努力工作,表现出色,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才智。 经过多年在军队中的历练和成长,吴德走上了更高的领导岗位。 他先后担任了北京市委第一书记、北京军区政治委员等重要职务。 在他的领导下,首都北京的建设和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作为一名出色的领导干部,吴德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他的工作能力和领导才能得到了上级和群众的一致认可。 据一位当年在北京工作的老同志回忆,吴德同志对工作十分认真负责,经常深入基层,了解群众疾苦,想方设法为首都人民排忧解难。 在他主政期间,北京的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然而,在事业蒸蒸日上之际,吴德却在十一届五中全会上主动提出了辞职。 这一决定令许多人感到意外和不解。但吴德对此却有自己的考虑。 他认为,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需要更多新的血液和力量,需要让更多德才兼备的年轻干部走上领导岗位。 作为一名老革命,他已经为党和人民奋斗了大半辈子,理应退居二线,给年轻人让位。 吴德的辞职申请很快得到了批准,他卸下了肩上的重担,结束了在北京工作的日子。 告别了繁忙的公务和喧嚣的城市,吴德回到了东交民巷的家中,开始了退居二线后的生活。他终日在家,很少外出,过着与世无争的淡泊生活。 在那些看似平淡的日子里,吴德三件事从未间断:读书、练字、看电视。他所读的书,最多的就是《毛泽东选集》。 曾有人撞见他在家中读书的情景,只见他端坐在书桌前,手捧一本泛黄的《毛选》,全神贯注地阅读着,一页页仔细翻看,眉头时而紧锁,时而舒展。 读书之余,吴德还笔耕不辍,勤练书法。他酷爱毛主席的诗词,常常挥毫泼墨,抄写那些气势磅礴的篇章。 当夕阳西下,吴德会在电视机前坐上一会儿,关注着国内外的大事,了解着党和国家的最新动态。就这样,吴德在读书、练字、看电视中度过了退居二线后的时光,他的生活虽然简单,但却充实而惬意。 1992年的春节,本该是阖家团圆、欢声笑语的日子,但对于吴德来说,这个春节却格外不同。他感到身体不适,便去医院进行了全面检查。检查的结果犹如一声惊雷,击碎了吴德平静的生活——他被诊断出患有严重的血液病。这个消息无疑是晴天霹雳,对于吴德和他的家人来说都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病魔,吴德坦然接受,但也不免有些茫然和无助。 他知道,血液病是一种难以治愈的疾病,需要长期的治疗和护理,这不仅需要昂贵的医疗费用,更需要良好的治疗环境和条件。 作为一个退居二线多年的老革命,吴德已经不再享有领导干部的医疗待遇,这无疑给他的治疗增加了难度。 吴德的大女儿吴铁梅是一位孝顺的女儿,她时刻牵挂着父亲的身体状况。得知父亲患病后,正在北京市文化局工作的她感到十分棘手。 作为普通工作人员,她没有能力为父亲安排更好的治疗条件。为了帮助父亲渡过难关,吴铁梅决定求助于老同志。 在一位老同志的指点下,吴铁梅开始为父亲撰写申请报告。 在这份报告中,她详细陈述了父亲的病情和面临的困难,恳请组织能够给予特殊照顾,为父亲提供必要的医疗保障。凭借着吴德过去为党和国家做出的重要贡献,这份申请报告很快得到了批准。吴德重新获得了相应的医疗待遇,组织上为他安排了更好的治疗条件。 吴德便开始了长期的治疗。在医院的日子里,他严格遵医嘱,配合治疗,表现出了一个共产党员顽强的斗志和乐观的精神。尽管疾病让他饱受折磨,但他从未消沉或放弃过。在病房里,他仍然保持着读书和练字的习惯,用毛主席的诗词鼓舞自己,用必胜的信念支撑着自己。偶尔,吴德也会去北戴河疗养,呼吸一下新鲜的海滨空气,调养一下自己的身体。 吴德就这样与病魔斗争了三年之久。尽管他始终保持着乐观和坚强,但疾病还是渐渐耗尽了他的心力。1995年11月的一天,这位为党和国家鞠躬尽瘁的老革命终于走完了他传奇而坚定的一生,享年82岁。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是为民的一生,更是不屈不挠、坚强不息的一生。他的故事,将永远铭刻在后人的心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而不懈奋斗。
1992年春节,身体不适的吴德就去医院诊治,才知道患了严重的血液病。为了解决治病
安琪小世界
2024-08-15 21:54:52
0
阅读: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