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终于醒了?原以为俄罗斯背后最铁的盟友,是伊朗和朝鲜,结果绕了一圈才发现:真正能让俄罗斯稳住阵脚的,竟是那个一直没开口,也从未送过一发军援的国家——中国! 俄乌冲突刚爆发那会儿,西方媒体天天猜,说伊朗和朝鲜肯定会成为俄罗斯的主要 “弹药库”,能帮俄罗斯撑住战场消耗,可实际情况,跟他们想的不太一样。 伊朗确实给俄罗斯提供过一些武器,比如路透社报道过,伊朗向俄罗斯提供了约 400 枚地对地弹道导弹,里面还有不少 “佐勒法加尔” 这类短程战术导弹,后来还计划交付数百枚 “法塔赫 - 360” 近程弹道导弹。但这些援助的规模,远远没达到西方媒体一开始吹的那样。伊朗和俄罗斯之间的贸易额才 40 亿美元,连伊朗自己都承认,这离 400 亿美元的目标差得很远。对于俄罗斯这样一个大国来说,单靠这点武器援助,根本撑不起长期的战场消耗。 朝鲜方面,虽然有消息说向俄罗斯输送了大量弹药,韩国国情院称自 2023 年 8 月以来,朝鲜先后 70 多次向俄输送总计 1.3 万余个集装箱的炮弹、导弹等物资,后来还派了士兵参战,最多的时候有一万多名朝鲜士兵在库尔斯克前线配合俄军作战。但这些军事层面的支持,更多是在局部战场发挥作用,没法从根本上解决俄罗斯面临的核心问题。俄罗斯面对的不只是战场消耗,还有西方全面制裁带来的经济压力,这是朝鲜的援助解决不了的。 真正让俄罗斯能稳住阵脚的,是一直保持中立、从未送过一发军援的中国。中国和俄罗斯的合作,主要集中在经济、贸易和能源领域,这些合作看似和战场没关系,却实实在在帮俄罗斯顶住了最艰难的压力。 中俄之间的贸易额这些年一直在增长,2024 年已经达到 2448.2 亿美元,中国已经连续 15 年是俄罗斯第一大贸易伙伴国,俄罗斯也成了中国第五大贸易伙伴。冲突爆发后,西方对俄罗斯实施了严厉制裁,切断了俄罗斯很多对外经贸渠道,正是中国的市场和贸易合作,给俄罗斯提供了稳定的经济支撑。俄罗斯的原油、天然气现在主要出口到中国,中国已经成了俄罗斯原油的最大买家,供应量占中国进口的首位,比战前增长了不少。这些能源出口带来的收入,是俄罗斯维持经济运转和战场后勤的重要保障。 更关键的是,中俄贸易几乎完全不用美元和欧元结算了。俄罗斯财长说,现在两国贸易中 99.1% 的结算都用卢布和人民币,基本脱离了西方的货币体系。这一下就帮俄罗斯避开了西方的金融制裁,不用再担心资金被冻结、结算被中断。俄罗斯的外汇储备里,人民币占比已经成了仅次于黄金的第二大货币,主权财富基金也转向了以人民币为主的资产配置,这些都让俄罗斯在西方的金融封锁下,依然能正常开展国际贸易。 中国和俄罗斯还签署了 20 余份合作文件,覆盖了能源、航天、农业、教育等多个领域。西方制裁让俄罗斯没法从欧洲获取先进设备和技术,中国的合作正好填补了这个空缺。从民生用品到工业配件,从农业合作到高科技项目联合研发,这些合作让俄罗斯国内的供应保持稳定,工业生产能继续运转,普通人的生活也没受到太大影响。要是没有这些支撑,俄罗斯很难在制裁和战争双重压力下维持稳定。 中国的中立立场也很重要。正因为中国不偏向任何一方,不提供军援,才能合法地和俄罗斯开展这些合作,不会被西方抓住借口进一步孤立。俄罗斯很清楚,中国的支持不是短期的军事援助,而是长期稳定的经济和贸易合作,这种合作能让俄罗斯在和西方的长期对峙中保持韧性。 现在大家能看明白,伊朗和朝鲜的援助更多是军事层面的补充,解决不了俄罗斯的根本问题。而中国通过贸易、能源、金融等方面的合作,给俄罗斯提供了稳定的经济基础和发展空间,让俄罗斯既能顶住西方制裁,又能维持战场的持续能力。 这种不声不响的支持,才是俄罗斯能在冲突中稳住阵脚的关键。中国没送过一发子弹,却用实实在在的合作,帮俄罗斯扛住了最严峻的考验,这也是为什么说,绕了一圈才发现,真正能让俄罗斯稳住阵脚的是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