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唯独在我们中国,电商彻底干趴了实体店?这么说吧,同样的东西,网上卖300,实体店卖800,就问你买谁的?欧美国家的人,有大把时间逛商场,而我国有很多人一天工作超10小时,动不动就是996、白加黑,哪有时间逛实体店? 其实大家心里都清楚,中国电商能把实体店压得这么厉害,核心就是两样事:网上东西确实便宜太多,咱们普通人又实在没功夫逛实体店。 先说说价格的事儿,同样的东西网上卖 300,实体店卖 800,这不是商家黑心,是实体店的运营成本实在降不下来。实体店要租门面,尤其是城里热闹地段,租金高得吓人,上海南京东路的商铺一个月一平米就要 3000 块,一个 50 平米的小店月租就得 15 万,一年光房租就 180 万。这些钱最后都得摊到商品价格里,不然老板赚不到钱。 还有人工成本,实体店得雇导购、收银员,一个店至少两三个人,工资都是固定支出,某服装品牌的财报显示,线下店人力成本占比能到 18%。加上水电费、物业费,还有进货时的库存压力,实体店的固定开销一茬接一茬。 更关键的是中间环节太多,一件商品从厂家出来,要经过总代、区域代、市级批发商好几层,每层都要赚点差价,比如一款出厂价 11 元的感冒药,经过这些环节后,实体店进货价就涨到 16.8 元,零售价能卖到 30 元以上。而电商就不一样了,大多是厂家直接开店,或者大平台从厂家直接拿货,跳过了所有中间贩子,流通成本能低 25%-30%。 电商的仓储成本也低,杭州临平的仓储租金一个月才 30 元一平米,比实体店房租差了 100 倍。还有库存,实体店靠人工判断进货,容易缺货或者积压,这些损耗都要算进价格里,电商用大数据能精准预测销量,库存周转率高,损耗少,自然能卖得更便宜。 再说时间的问题,现在咱们中国人上班是真忙,国家统计数据显示,城镇就业人员每周平均工作时间都不低于 45 小时,2021 年更是到了 47.8 小时,比法定最高工时还多。好多人都是 996、白加黑,早上天不亮就出门,晚上八九点才下班,回到家都累得不想动,哪还有精力逛实体店。 实体店一般晚上九十点就关门了,等咱们下班赶过去,要么已经关门,要么人家都准备打烊了,就算进去也逛不了几分钟。就算周末,不少人还要加班,或者得在家做家务、照顾老人孩子,好不容易有半天空闲,也想在家歇歇,不想再花时间跑商场。 反观欧美国家,人家工作时间短,大多是朝九晚五,周末肯定不加班,还有带薪年假,大家有大把空闲时间。逛商场对他们来说不是单纯买东西,而是一种休闲方式,一家人周末一起去逛逛店、吃吃饭、看场电影,一整天都很放松。他们的商场设施也全,环境舒服,逛起来不觉得累,所以愿意花时间去。咱们这边不一样,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休闲时间本来就少,谁也不想把有限的休息时间花在逛街这种费体力的事上。 还有电商的便利性实在太贴合咱们的生活了,不用出门,坐在家里、躺在床上,拿起手机就能买东西,24 小时都能下单,不管是早上起床前还是晚上睡觉前,想什么时候买就什么时候买。而且物流也快,京东在北上广深能做到午夜下单早餐到货,就算是偏远地区 72 小时也能送到。现在还有即时零售,下单后一小时就能送到家,加班忘了给孩子买生日礼物,手机上点几下,到家就能收到,比跑商场省事多了。 实体店的选择也有限,货架就那么大,想要找个特定款式、特定尺寸的,可能跑好几家店都找不到。网上就不一样了,不管是国内的还是国外的商品,都能搜到,各种款式、各种价位的都有,还能看别人的评价,不用听导购推销,自己慢慢选。就算买错了、不满意,现在电商都支持七天无理由退货,好多还能上门取件,退起来也方便,不用自己跑门店排队。 实体店还有个麻烦事,就是中间环节多导致的信息不透明,消费者不知道商品的真实成本,容易买贵。而电商平台上价格都是公开的,同款商品能随便对比,哪家便宜选哪家,不用怕被坑。加上现在不管年轻人还是中老年人,都会用手机上网买东西,操作简单,支付也方便,不用带现金,手机扫码就行,安全又省事。 其实不是实体店不好,是电商刚好解决了咱们的痛点。实体店的高价是房租、人工、中间环节这些刚性成本逼出来的,而电商通过扁平化的供货渠道、低成本的仓储物流,把价格降了下来。同时,面对大家超时工作、时间紧张的现状,电商的 24 小时购物、送货上门服务,又解决了没时间逛店的问题。 欧美国家的人有时间逛商场,逛商场是一种休闲需求,所以他们的实体店能维持;而咱们这边,大家更需要省钱、省时间的购物方式,电商正好满足了这些需求,自然就越来越火,实体店也就越来越难干了。

A上善若水
最本质原因,销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