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有没有发现,以前和日本有冲突的时候,国人都会自发抵制日货。这次冲突比历次都严重却没有人喊抵制日货了。其实答案很简单,不是大家的立场变了,而是如今想找些值得抵制的日货,都变得困难起来——那些曾占据中国市场半壁江山的日本商品,早已被中国制造业的浪潮悄悄替代。 二十年前买家电,商场里最显眼的位置全是日本品牌。索尼、松下的电视,画面清晰,用好几年都不坏;夏普的冰箱,保鲜效果好,噪音还小;松下的洗衣机,洗衣干净还省水。那时候中国的家电品牌刚起步,质量不稳定,外观也不好看,同样一台电视,国产的可能用两年就出故障,日本品牌能用十年八年。 2012 年的时候,中国进口的家电里,日本货占了 45%,很多家庭为了买台靠谱的冰箱、电视,宁愿多花点钱选日货。现在再逛家电城,情况完全反过来了,TCL、海信的电视,画面清晰度不输日本品牌,价格还便宜一半;海尔、格力的冰箱洗衣机,质量稳定,售后还方便,不管是城市小区还是农村老家,大家装修买家电,首选都是国产品牌。 现在中国进口家电里,日本货占比已经跌到 8%,平时生活里很少能看到日本家电,自然没人想着抵制了。就像新风设备,以前大家都选日本品牌,安装要拆墙凿洞,费时间还贵,滤网更换一次就要上千块。现在远大的新风设备,不用拆墙,一天就能装好,过滤效果和日本品牌一样好,价格还便宜两三成,售后还能终身免费检测,大家自然都选国货,哪还有心思抵制日货。 汽车领域的变化更明显。二十年前,家用车市场基本被日系车垄断,丰田、本田、日产因为省油、耐用,成为很多家庭的首选。那时候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外观设计粗糙,发动机、变速箱这些核心部件都要依赖进口,开几年就容易出毛病,油耗还高。 2012 年日系车在中国市场的份额高达 23%,路上跑的车,每四辆里就有一辆是日系车。现在不一样了,不管是燃油车还是新能源汽车,国产品牌都追了上来。2025 年前十个月,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市场份额已经达到 65.2%,而日系车的份额跌到了 12.2%。比亚迪的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长,智能配置全,价格还亲民;吉利、长安的燃油车,发动机和变速箱都是自主研发,质量稳定,油耗也控制得好。 不管是城市通勤还是长途自驾,国产车都能满足需求,而且售后网点多,维修保养方便又便宜。现在路上跑的国产车越来越多,日系车的存在感越来越低,大家平时买车、用车都接触不到多少日货,抵制的声音自然就没了。 日用品和化妆品行业的变化,大家平时感受更直接。二十年前,超市里的洗发水、牙膏、纸尿裤,很多都是日本品牌。花王的纸尿裤、尤妮佳的化妆棉、狮王的牙膏,因为质量好,受到很多消费者青睐。那时候中国的日用品品牌,产品种类少,包装简陋,效果也不如日本产品。 现在货架上的国产品牌越来越多,全棉时代的棉柔巾、化妆棉,用的是 100% 天然纯棉,没有荧光剂,天猫销量连续 7 年第一,完全替代了尤妮佳这些日本品牌;稳健医疗的奈丝公主卫生巾,采用医疗级洁净车间生产,不含荧光剂,解决了传统卫生巾闷热、过敏的问题,2024 年市场份额大幅提升;蓝月亮、立白的洗护产品,去污能力强,价格还实惠,比日本品牌更适合中国家庭的需求。 化妆品方面,完美日记、薇诺娜这些国产品牌,产品种类多,适合中国人的肤质,价格只有日本资生堂、高丝的一半,现在年轻人买化妆品,更多会选国产品牌,日货在化妆品市场的份额越来越小。 就连以前被日本垄断的一些核心材料和电子元件,现在也被中国企业替代了。比如超薄双面胶带、光学级 PET 基膜,以前都是日本东丽、三菱这些企业垄断,现在斯迪克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产品,已经成功替代了日本进口产品,应用在折叠屏手机、VR 设备等高端领域。 高端伤口敷料以前被日本日东电工垄断,现在稳健医疗的硅胶泡沫敷料、水胶体敷料,质量和进口产品一样好,价格却只有一半,不仅在国内医院广泛使用,还出口到全球 80 多个国家。这些核心领域的国产替代,让日本商品在产业链上游的存在感也越来越低。 这一切变化的背后,是中国制造业的全面崛起。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唯一拥有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的比重达到 30%。从家电到汽车,从日用品到核心材料,中国企业通过不断研发创新,提升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不仅满足了国内消费者的需求,还出口到全球各地。现在大家买东西,不再刻意关注是不是进口品牌,而是更看重产品质量、价格和售后服务。国产品牌在这些方面都占据了优势,自然就替代了日货的市场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