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还挺搞笑的!打了三年的俄乌战争,最终发现,真正管用的三件武器,居然都是中国平常就能见到的东西。 俄乌局势持续了几年,大家原本都以为战场上的命运掌握在那些高技术装备手里,比如重型武器和智能系统,等到战线拉得越来越长,消耗战的大幕拉开,才发现真正让士兵们活下来的却是平时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几样中国制造的产品。 先说说无人机,咱们平时出去玩、拍风景用的那种大疆无人机,在俄乌战场上成了双方都离不开的装备。俄罗斯有消息说,八个月里他们就买了 10 万架大疆无人机,乌克兰买的数量还要翻倍。这些无人机本来是民用的,不是专门为战争设计的,但到了战场上用处特别大。士兵们不用学复杂的操作技巧,拿过来很快就能上手,不管是侦察敌人阵地的情况,还是给自家火炮指示目标,都能用得上。 有些士兵还会简单改装一下,让无人机能投手榴弹之类的轻型弹药,效果还不错。俄乌双方都有人给无人机改固件,俄罗斯的 “1001 固件” 都升级了 45 次,改完之后无人机能避开对方的信号探测,飞行距离和高度也不受限制,还能换更大容量的电池,续航更久。这种无人机价格不贵,就算在战场上丢了、坏了,也不会觉得可惜,消耗得起。不像那些军用高科技无人机,又贵又难维护,还不容易买到,在持久战里根本供不上士兵们的需求。 再看电动车,就是咱们平时上下班骑的雅迪、爱玛这些牌子的两轮电动车,在俄乌战场上到处都是。乌军至少装备了超过 1000 台,他们主要用爱玛,俄军则大量用雅迪。这些电动车在战场上可不是用来代步那么简单。战场上的传统燃油车噪音大,目标也大,很容易被无人机发现并攻击,而且燃油补给在持久战里经常跟不上。 电动车就不一样了,电机转起来几乎没声音,夜间行动的时候,就算靠近敌人阵地也不容易被察觉。车身小巧,不管是狭窄的街巷还是崎岖的小路都能走,坦克过不去的地方它都能钻。经过简单改装,车把上能装武器支架,后座能改成弹药箱,一次能装 100 到 150 斤的东西,足够轻步兵携带作战物资。 有些士兵还能用它运输便携式反坦克导弹,四个人两辆电动车就能带 4 发导弹,悄悄摸到敌人坦克附近发起攻击。一辆电动车才 3000 元左右,合 400 美元,比那些动辄几百万美元的步兵运输车便宜太多,就算丢了或者被炸了,也不会给军费造成多大负担。欧洲也有电动车,但最便宜的也要 1000 欧元,贵的能到 3000 欧元,对于打了三年消耗战的俄乌双方来说,根本买不起也用不起,所以都愿意选中国的电动车。 最后是防弹板,咱们国内安保人员或者户外爱好者可能会用到的中国产防弹板,在俄乌战场上成了士兵的保命装备。不管是俄军还是乌军,很多士兵都自己花钱从中国买防弹板。俄军的军工产能跟不上前线需求,仓库里堆的都是苏联时期的过期防弹衣,连手枪弹都难挡住,配发的新防弹衣还有不少是假货,里面填的是廉价钢板。 乌军的情况也差不多,正规配发的防护装备不够用。中国的防弹板用的是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这种材料强度是钢丝的 15 倍,重量却比传统凯夫拉材料轻 40%,一块能挡步枪弹的插板才 3.2 公斤。防护效果也特别好,有俄军士兵被 120 毫米迫击炮弹在身旁炸开,弹片砸在防弹板上一点事没有,还有人被 AK-74 步枪在十米外射中胸口,子弹撞在陶瓷板上变成了铁饼,人都毫发无损。 中国防弹板价格还便宜,IV 级防弹插板才几百元,一套全防护背心也就 1400 元,而美国同款装备要卖 600 美元,差不多 4300 元。全球 70% 的防弹板都是中国生产的,从原料到生产都是自主完成,能大量供应,俄乌双方不管是通过电商平台还是第三方渠道,都能轻松买到。在持久战里,士兵的生存率直接影响战斗力,中国防弹板能实实在在减少伤亡,让士兵在战场上更有底气,自然就成了双方都抢着要的装备。 这三样东西能在俄乌战场上发挥这么大作用,核心就是贴合了消耗战的需求。持久战不比速决战,不需要那些看着花哨却不实用的高科技装备,反而需要容易买到、容易操作、坏了不心疼还能快速补充的东西。中国这些产品平时在国内随处可见,说明生产量大、技术成熟,价格也亲民。不管是无人机的简单易操作、电动车的静音灵活,还是防弹板的可靠防护,都是士兵在战场上最需要的功能。 它们不用复杂的后勤保障,不用专门的培训,拿过来就能用,正好解决了俄乌双方在持久战中遇到的补给难、维护难、成本高的问题。这些中国制造的民用产品,没想着要去战场发挥作用,却在三年俄乌战争里,实实在在帮士兵们活了下来,成了比很多高科技武器还管用的装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