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6年,张宗昌准备处决一个逃兵,写手令时“毙”字不会写,就想改成打300军棍

悠然话史 2025-11-18 14:48:59

1926年,张宗昌准备处决一个逃兵,写手令时“毙”字不会写,就想改成打300军棍,可棍字也不会,为了不丢面子,最后的处理方式令部下哭笑不得。   1932 年济南街头茶馆,说书人敲着醒木,唾沫星子飞溅。   “话说 1926 年督军府,张帅要毙逃兵,写个‘毙’字卡了壳!” 台下哄笑成片。   没人注意角落里,曾是张宗昌部下的老兵,端着茶碗叹了口气 —— 这荒唐事,只是他人生的一角。   张宗昌的人生,打小就透着 “混不吝”。   1881 年他生于山东掖县,爹是吹鼓手,娘是巫婆,家境贫寒得常吃不上饭。   16 岁就跑闯关东,在东北挖过煤、扛过货,还跟俄国人学过俄语,练就一身江湖气。   日俄战争时,他先投俄军当翻译,后又转投日军,哪边给好处就跟哪边,投机本性早显现。   没人想到,这个街头混混,后来会成割据一方的 “山东王”,还闹出一堆荒唐事。   1911 年辛亥革命后,张宗昌投了山东民军,可没几天就嫌官小,跑去上海投靠陈其美。   后来又转投冯国璋,跟着打内战,官越混越大,却始终没个正经本事,全靠耍滑头。   1921 年他兵败下野,走投无路时,竟跑到东北找张作霖,跪在地上说:“俺愿给大帅牵马坠镫!” 张作霖看他有点江湖门道,给了他支残兵,没想到他竟靠着收编土匪,硬生生拉出一支队伍。   1925 年,他率部打进山东,当上督军,才算真正在乱世中站稳脚跟,也开始了荒唐的 “治鲁生涯”。   当上督军后,张宗昌第一件事不是理政,而是想 “装文雅”。   他觉得孔孟之乡的官,得有点文化,就把清末状元王寿彭请来当教育厅长,见面就磕头拜师。   老状元没法子,只能教他写诗,可他大字不识几个,写出来的诗全是 “大白话”。   “大明湖里有荷花,荷花上面有蛤蟆”“趵突泉,三个眼,咕嘟咕嘟冒清泉”,这些诗后来被编成集子《效坤诗钞》,成了全国的笑柄。   他却毫不在意,每次宴客都要让人读他的诗,还得意地说:“俺这诗,比李白接地气!”也就是这期间,发生了 “不会写‘毙’字放逃兵” 的荒唐事,成了济南城长久的笑谈。   1926 年那次,逃兵李长顺被抓回来时,张宗昌正在喝小酒,本想借处决立威。   可提笔写 “枪毙李长顺” 时,“枪” 字写完,“毙” 字却怎么也想不起来。   部下没人敢提醒,他憋得脸通红,干脆改口说 “军棍三百”,可写 “棍” 字又卡了壳 —— 右边的 “昆” 字忘了咋写。   最后只能找台阶下,说 “跟个伙夫较劲没劲”,把李长顺放了。   这事传开后,老百姓编了顺口溜:“张督军,写字愁,毙字棍字不会求,抓个逃兵放了走。” 他的部下也私下议论:“大帅要是识字多点,咱们日子也少点荒唐。” 可张宗昌的荒唐,远不止这些。   他治鲁三年,横征暴敛,光苛捐杂税就有几十种,老百姓怨声载道,称他 “张三多”—— 兵多、钱多、姨太太多。   他还纵容士兵抢掠,济南城不少商铺都被他的兵洗劫过,可他从不管,只顾自己享乐。   1928 年,北伐军打过来,张宗昌抵挡不住,带着搜刮的钱财逃往东北,从此失了权势。   可他仍不安分,1932 年竟偷偷潜回山东,想东山再起,结果刚到济南,就被仇人郑继成刺杀在火车站。   这位 “混世魔王” 般的督军,最终死在自己曾作威作福的地方,终年 51 岁。   如今,没人再提张宗昌当年的权势,只记得他不会写字放逃兵,记得他写的 “蛤蟆诗”。   他的《效坤诗钞》早成了稀罕物,偶尔在旧书市场出现,被人当作 “民国笑话标本” 买下。   济南的大明湖、趵突泉,如今成了名胜古迹,游客们听导游讲起张宗昌的故事,也只是当作趣闻一笑而过。   这位粗鄙又爱附庸风雅的军阀,没在历史上留下半点功绩,只留下一堆荒唐事,成了民国年间一个让人哭笑不得的符号。   就像茶馆里的说书人最后唱的:“乱世出枭雄,他却成笑柄,识字少偏装文雅,一生荒唐留骂名。” 这,就是张宗昌的一生,从街头混混到一方督军,最终却以笑话收场,再也无人提及他当年的权势,只记得那些荒唐的过往。     信息来源:知网|政府法制|《“狗肉将军”张宗昌的趣事》

0 阅读:78
悠然话史

悠然话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