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岁身价8亿无人敢娶,曾公开了四条择偶标准,应征者却寥寥无几,有网友还吐槽说:有这条件,找个20岁的年轻女孩不香吗?潘晓婷的择偶标准到底是什么,真的很高吗? 2024 年潘晓婷的台球直播间,百万观众盯着屏幕屏住呼吸。 她背对球桌,仅凭声音判断母球位置,反手一杆 —— 黑色九球精准落袋,弹幕瞬间被 “天后封神” 刷屏。 镜头切到她手边的木质球杆,杆尾刻着一行小字:“2013,不认输”,勾起一段尘封的争议。 那是 2013 年女子九球公开赛决赛,潘晓婷与赖慧珊战至决胜局。 她俯身瞄准九号球时,裁判突然举手:“胸部碰球,判负!” 现场哗然,摄像头却未捕捉到清晰画面。 赛后记者围堵追问,她攥着球杆指节发白,却只说:“尊重判罚,但我没碰。” 当晚回到训练室,她对着相同角度练了 100 次俯身击球,父亲潘健默默在一旁递水:“你的实力,不用靠一场争议证明。” 这段经历后来被她写进自传附录,标题是《争议是最好的清醒剂》,对标文从未提及这段深夜加练的细节。 争议过后的 2014 年,潘晓婷做了个出人意料的决定:开台球俱乐部。 她亲自跑遍上海 20 多个商圈选地址,连地板材质都要反复测试 ——“必须让初学者也能感受到球杆的反馈”。 俱乐部开业当天,她没请明星站台,反而邀请了 10 位基层台球教练免费体验。 有教练记得,她蹲在球桌旁示范:“教孩子打球,要先让他们爱上绿色的台面,再谈技巧。” 这份对台球事业的深耕,比单纯的赛场夺冠更显韧性,也是对标文未展开的创业维度。 2018 年,她的俱乐部版图扩展到 3 家,却突然跨界推出 “台球主题文创”。 笔记本封面印着她比赛时的经典姿势,书签做成迷你球杆造型,上线首月销量破 5 万件。 团队成员透露,她常半夜在工作群发灵感:“要让不打台球的人,也能感受到这项运动的美。” 同年,她悄悄启动 “乡村台球教室” 公益项目,第一批器材捐给了山东济宁的偏远小学 —— 那是她的家乡。 有孩子在感谢信里画了张台球桌,旁边写着 “谢谢潘姐姐,我想当第二个你”,这是她公益事业里最珍贵的收藏。 2021 年的一次直播中,有粉丝翻出她 2007 年世锦赛夺冠的视频,也有人弹幕追问 “啥时候找对象”。 画面里 25 岁的她抱着奖杯哭,而镜头外的她笑着先补充夺冠细节:“那天我爸偷偷塞给我一块巧克力,说‘赌赢了’”,随后认真回应情感问题。 “其实我早公开过四条择偶标准:一是三观合拍,能懂我对台球的执念;二是有责任感,对待生活不敷衍;三是尊重我的事业,不觉得女生该围着家庭转;四是有趣,能一起发现生活里的小快乐。” 她顿了顿,又说起大家关心的 “不婚原因”:“不是不想结婚,是不想为了结婚而结婚。而且现在我的生活很充实,直播、俱乐部、公益,每一件事都让我觉得有价值,感情这事,顺其自然就好。” 没人知道,夺冠后她把奖金的三分之一捐给了台球青训基金,只因为当年学球时,曾受过陌生教练的免费指导,这份懂得感恩的特质,也藏在她的情感观里。 回到 2024 年的公益台球训练营,潘晓婷正教一个残疾孩子握杆。 孩子左手不便,她就手把手教他用右手发力,还特意定制了轻量化球杆。 “打球和人生一样,不用和别人比姿势,找到自己的节奏就好。” 她轻声说,身后的横幅写着 “让台球照亮每颗心”。 有志愿者好奇问起她的择偶标准,她笑着重复了那四条,还补充:“其实标准不是框框,是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 现在的她,除了每周 3 次直播,还在筹备 “青少年台球大赛”,想给更多孩子搭建舞台。 被问是否还想重返赛场,她拿起球杆轻轻敲击台面:“赛场一直在心里,不管是打球、创业还是做公益,都是我的赛场。 感情也是,没遇到对的人就好好爱自己,遇到了就认真珍惜,这才是最好的状态。” 从争议中站稳脚跟,从冠军跨界成创业者、公益人,潘晓婷早已超越 “九球天后” 的标签,活成了自己定义的精彩模样,连情感选择都透着清醒与通透。 信源:搜狐体育——九球天后潘晓婷择偶标准曝光,网友:难怪单身,我还是继续搬砖吧 新民晚报 “九球天后”有个鹰爸 父亲节听潘晓婷述说父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