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日本紧急派人访华,称将向中方提出强烈抗议!   根据产经新闻的报道

周律鸣法 2025-11-17 17:36:53

11月17日,日本紧急派人访华,称将向中方提出强烈抗议!   根据产经新闻的报道,日本外务省派出主管亚洲大洋洲事务的局长金井正彰前往北京,与中方进行闭门磋商,预计18日开始。   这一安排,直接跟最近中日之间两场言论风波有关。日本这次的操作,无论是速度、层级还是动机,怎么看都透露着不太寻常的意味。   先说速度。高市早苗11月7日刚发表涉台相关言论,引发中方强烈不满。到金井正彰11月17日抵京,中间只隔了12天。   放在以往,中日之间出现敏感分歧,从准备磋商到真正派人,通常起码要几周时间。   这次日本火速拍板,说明他们内部压力很大,顾不得慢慢铺垫、层层请示,直接派出最懂对华事务的高级官员亲自“救火”。   金井正彰的身份其实也很能说明日本的焦虑。   他本来就是外务省里专管东亚的“大管家”,2023年福岛核污水排海那场风波时,他就负责对华沟通。   这次由他亲自出面,本身就是打破了中日近年磋商多由普通官员对接的惯例,日本显然希望通过高层级来展现“重视”,甚至试图推动某种层面的“破冰”。   但他们的底气其实没那么足,明明是想来解释缓和,偏偏又要包装成“抗议”,这就有点两头堵。   具体来看,这轮风波的起点很明确。高市早苗11月7日的言论,直接把台湾地区安全与日本安全利益挂钩,实际上就是在挑战中日关系的基础:一个中国原则。   咱中国对此反应很快,外交部副部长亲自召见日方大使,直接提了严正交涉。紧接着,中国驻日大使吴江浩又约见了日本外务次官,进一步表达立场。   日方这边,反应其实也不一边倒,日本前首相石破茂、鸠山由纪夫等人,还有在野党和不少学者,都站出来批高市,说她太激进,会把日本拖进风险。   日方自己也知道高市这番话“闯祸”了,所以这次金井正彰访华,表面上要“抗议”,核心其实是想“解释”,希望对中方表个态、淡化外界对日本政策转向的印象,别让中日关系彻底冷掉。   说到底,日本对华利益太深,哪敢真撕破脸?经济、旅游、教育、投资,样样都离不开中国市场。   尤其是中方16日发布的赴日旅游和留学安全提醒,已经让日本社会非常紧张。旅游业、教育机构一听说中国游客和留学生要减少,立刻炸了锅。   不过,日方这次还想“顺手牵羊”,把中方领事在日言论“打包”成谈判筹码,说要对中国“强烈抗议”。   但实质上,这是在转移舆论焦点,试图制造一种“双方都说错话”的假象,淡化自己在台湾议题上的挑衅。   但台湾问题不是一般分歧,这是中日1972年建交时就写清楚的红线。只要有政客想踩这条线,咱中国都不会让步。这一点咱们的立场始终非常明确。   再说日本国内。高市出这事后,不只是外部压力大,内部分歧也很明显。她联合另外两个政党上台,政权基础本就不稳,偏偏要在对华问题上刷存在感。   结果,不仅在野党、学界、前首相们纷纷批评,连普通民众都上街抗议,要求她下台。   日本社会民主党甚至公开批评她只知道追随美国、盲目扩军。这一波,反倒让日本执政层更被动,必须想办法“灭火”。   目前来看,这轮磋商的关键点就一个:日方能不能真正收回高市的错误言论,明确重申一个中国原则。   如果只是模糊搪塞,中方很难买账。日本这边,既想对外展示“强硬”,又怕真把关系搞僵,经济和民意都受不了。   现实逼着他们在“强硬—克制”间反复横跳,左右为难。短期看,中方大概率会维持高压态势,要求日方先正面纠错,否则很难缓和。 更长远来看,日本政治右转的趋势还在持续,如果总有人想在台湾议题上“试探红线”,那么中日之间这种摩擦恐怕还会常态化。   对地区安全来说,这绝不是好事。咱们都明白,东亚稳定最关键的基础,就是相互尊重彼此核心利益。谁想突破这个底线,付出的代价一定不会小,国际社会也不会买账。   所以,这次日本紧急派人来华“救场”,看似是要抗议,其实是怕把事情闹大了收不住。   根本问题还是日本自己要想明白,和中国打交道不能靠“小算盘”,只有回到中日共识和历史文件的轨道上,才能真正避免危机。   对咱中国来说,红线就是红线,想“切香肠”那一套没用。中日关系的稳定,并不是嘴上说说“重视”,而是要在行动上真正做到尊重。谁要是挑战这个底线,最终吃亏的只会是自己。  

0 阅读:5
周律鸣法

周律鸣法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