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女子65岁的婆婆下楼倒垃圾,却迟迟未归,过了一会,她突然听见走廊传来惨叫,

春秋说史 2025-11-06 15:28:47

银川,女子65岁的婆婆下楼倒垃圾,却迟迟未归,过了一会,她突然听见走廊传来惨叫,女子透过猫眼一看,发现一中年男子正在持刀行凶,她隐约听见被害那人在喊她名字,很可能就是婆婆,女子吓傻了,连忙让儿子藏进衣柜,她则反锁房门,给丈夫打去电话并报警,等警方和丈夫赶到,婆婆早已倒在血泊中没了气,而行凶者竟是楼上有精神疾史的邻居,这让男子一家的维权路陷入困境。 “救命!”10 月 12 日下午 3 点 40 分,黄女士(化名)刚擦干最后一只碗,楼道里突然传来两声尖得像碎玻璃的呼救。 她踮脚凑到猫眼,眼前的画面让她浑身冰凉 ,穿灰衣的男人跨在倒地老人身上,右手举着水果刀,一刀一刀往下剁。 血糊住了老人的脸,可她动着的嘴型,黄女士一眼就认出来:是在喊自己的小名。 她疯了似的把 7 岁儿子塞进衣柜,反锁两道门,手抖着拨 110,再打给丈夫李先生(化名),话都说不连贯:“妈… 妈可能没了!” 4 点 08 分,李先生疯跑上楼,电梯门一开,先看见母亲苏某(化名)的棉拖鞋, 左脚还在门槛里,右脚已经滑到外面。 往前几步,血顺着楼梯往下滴,像没拧紧的水龙头,漫得满地都是。 嫌疑人同某(化名)被按在地上,红裤子染成了深紫色,嘴里还嘟囔着:“她挡我路。” 谁能想到,这个杀人凶手,是住在 6 楼的独居邻居,2008 年就确诊了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手里还拿着精神三级残疾证。 可更让李先生崩溃的是,案发后他才知道,同某从来没在社区建档,也没被列入重点管控名单。 一个有暴力倾向的精神病患者,就这么毫无约束地住在居民楼里,没人提醒,没人监管。 警方笔录里,同某只轻飘飘说一句:“刀是水果刀,人是我砍的,理由忘了。” 11 月 3 日,法医鉴定出来了:苏某头面部被砍 14 刀,双手防御伤 8 处,最终因失血性休克死亡。 而司法精神病鉴定还在排队,要到 12 月才能出结果。 李先生把母亲的照片贴在自己餐饮店的收银台,每天开门第一件事,就是问律师:“要是他被认定 没刑事责任,我能不能让他家人赔到倾家荡产?” 律师明确三条维权路径,均有法律依据。 依据民法典,同某若为无 / 限制行为能力人,其监护人需担全部赔偿。 死亡赔偿金、丧葬费等合计约 120 万,同某房产可优先执行,缺口由监护人补足。 社区物业存在管理过失,按判例需承担 30% 补充责任约 36 万。 无论同某是否被强制医疗,李先生均可提刑事附带民事诉讼。 无需等待 “先刑后民”,能及时主张赔偿维护权益。 案发后第五天,同某的姐姐送来 6 万现金,丢下一句 “先办后事,后面再谈”,就再也不接电话了。 11 月 4 日,李先生向法院提交了诉前财产保全申请,冻结了同某名下的房产和银行存款。 同时又向镇政府递了《履职申请》,要求他们说清楚,为啥精神三级残疾患者没被纳入社区管控。 现在餐饮店暂时关了门,门口贴着告示:“本人近期维权,歇业两周,会员卡有效期顺延。” 李先生说,等鉴定结果出来,他要把母亲的遗像带进法庭:“让她亲眼看看到底谁为她负责。” 一个本可避免的悲剧,因为管控漏洞酿成大祸。 精神病患者的监管不是小事,关乎每个家庭的安全。 你觉得社区和物业该担责吗? 这样的赔偿方案合理吗?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 信息来源:大风新闻

0 阅读:63

评论列表

来来去去

来来去去

1
2025-11-06 15:40

这种暴力性精神患者,该毙的还是要毙!

春秋说史

春秋说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