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快讯! 乌克兰传来新消息 2025年11月10日,乌克兰国家电力公司当

优美清风 2025-11-10 21:45:46

快讯,快讯! 乌克兰传来新消息 2025年11月10日,乌克兰国家电力公司当地时间9日表示,由于俄罗斯持续对乌能源设施发动袭击,乌克兰多数地区将在11月10日实行全天限电措施。该公司通报称,限电计划将从0时持续至23时59分,工业用户的用电功率也将在同一时间段受到限制。乌政府同时呼吁民众在有电时段节约用电。 11月的乌克兰已进入寒冬,气候差异格外明显——北部、东部前线地区白天平均气温仅0℃上下,夜间常跌至-20℃,而西部相对稳定区域气温能维持在10℃左右,基辅部分家庭因集中供暖未完全中断,室内温度可达27℃。但全天限电对多数民众的冲击不分区域,暖气系统、水泵运转都依赖电力,联合国儿童基金会2025年9月报告显示,前线地区已有100万民众彻底失去供暖,老人孩子只能靠厚重衣物抵御严寒。去年冬季的限电潮中,超过1200万民众陷入“能源困境”,部分偏远地区因水泵停转出现供水中断,冰箱里的食物变质、手机无法充电,原本基础的生活需求都成了难题。 能源设施遭袭的影响远不止民生,更直接戳中乌克兰经济的软肋。国际能源署(IEA)2025年11月7日报告证实,2025年3月至9月,乌克兰电力部门已发生3100次供电中断,能源设施累计损毁率超40%,而乌克兰工业动力中核能占比达40%,关键设施受损直接导致生产停滞。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截至2025年10月的数据显示,自冲突爆发以来,乌克兰GDP累计缩水35%,其中工业产值下滑贡献了近一半跌幅。有经济研究机构测算,每摧毁1吉瓦发电能力,乌克兰GDP就会下降0.5%,如今全天工业限电,粮食加工、农机维修等支柱产业彻底停摆,无数工人面临失业,本就艰难的经济复苏之路更显崎岖。 国际社会对袭击民用能源设施的行为早已形成共识。《日内瓦公约》明确规定民用基础设施受战争法保护,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多次强调,冲突中必须严格区分军事目标与民用设施,不能让平民为地缘政治博弈买单。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2024年12月的声明更是直接指出,密集袭击能源设施“加剧平民苦难,违反人道主义法核心原则”。但现实是,乌克兰能源设施的修复速度远赶不上破坏速度,仅2025年以来,修复所需资金就已超过120亿美元,而国际社会的援助资金到位缓慢,短期内难以扭转局面。 政府呼吁“节约用电”,在全天限电的背景下显得格外无力。民众能做的,只是在短暂的供电间隙抓紧储水、给电子设备充电,提前囤积不易变质的食物,这种提心吊胆的日子,已经成为乌克兰多数家庭的常态。战争的残酷从不是战报上的数字,而是前线地区老人冻得发紫的双手,是孩子因停电无法正常上网课的遗憾,是普通家庭餐桌上逐渐变冷的饭菜。 目前联合国已多次推动冲突双方进行人道主义谈判,呼吁暂时停火以保障民用设施修复和民生物资运输。冲突没有赢家,无论是能源设施的损毁还是民生的困境,最终承受代价的都是无辜民众。希望各方能正视国际社会的呼声,回到谈判桌前,停止对民用设施的袭击,让乌克兰民众能在寒冬里用上稳定的电、享受到温暖的供暖,让饱受战乱之苦的人们早日看到和平的曙光。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1
优美清风

优美清风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