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快讯! 美国参议院就结束政府“停摆”达成一致 2025年11月10日,据央视新闻记者当地时间11月9日获悉,美国国会参议院已就结束联邦政府“停摆”达成一致。 很多人刚看到这条消息可能会松一口气,觉得这场闹得沸沸扬扬的政治闹剧终于要落幕了。可咱掰开揉碎了看,这哪里是什么“一劳永逸的共识”,分明是两党把民众当筹码博弈了39天后,才不情愿给出的临时答案。从10月1日政府停摆开始,到11月9日达成一致,这漫长的39天不仅创下美国历史最长停摆纪录,打破了2018-2019年35天的旧纪录,而全程买单的从来都是普通老百姓。 约140万联邦雇员要么被迫休假,要么得无薪上班,他们拿着堆积的账单发愁,连基本的生活开支都快扛不住。5万名机场安检员顶着高强度压力坚守岗位,却领不到一分薪水,直接导致全美多地航班大面积延误,纽约三大机场平均延误时长高达45分钟,航空公司被迫取消上千趟航班。更让人揪心的是4200万依赖食品券(SNAP)的低收入民众,11月1日起这项福利因停摆直接停发,25个州不得不紧急起诉联邦政府维权,虽然后来联邦法院裁定政府需全额发放,但部分州因资金拨付延迟,仍有不少家庭面临断粮风险。这些不是冰冷的数字,是一个个在生存线上挣扎的家庭,是孩子嗷嗷待哺的哭声,是老人无钱买药的无奈。 经济层面的损失更是触目惊心。高盛在最新经济报告中测算,政府每停摆一周,经济增速就下降0.15个百分点;安永发布的停摆损失评估显示,每周直接损失高达70亿美元。这场39天的停摆,让美国四季度GDP至少下跌1-2个百分点,AI领域八家头部公司市值直接蒸发5.7万亿元人民币。国家公园关闭每天损失100万美元门票收入,周边商户每天少赚7700万美元,美国旅游协会数据显示,旅游业单周就亏掉10亿美元。这些损失不是延迟到账,而是彻底消失,再也回不来了。 说穿了,这场停摆本质就是两党的政治博弈。民主、共和两党为了医保补贴额度和移民政策细节争得面红耳赤,把民众的生死存亡抛在脑后。参议院达成的所谓“一致”,核心是把联邦政府资金授权延长到2026年1月30日,同时还包含三项关键条款:撤销特朗普时期解雇联邦雇员的决定、确保食品券福利覆盖至2026财年、为军事建设等核心部门提供全年资金。但医保法案的核心争议被推迟到12月单独表决,这哪里是彻底解决问题,分明是把核心矛盾往后推,谁能保证两个月后不会再次上演停摆闹剧? 自1976年以来,美国政府已经停摆22次,里根时期就有8次,如今停摆从“突发危机”变成了“年度戏码”。两党极化越来越严重,预算之争变成了常态化博弈,他们嘴上喊着为民众服务,实则把民生诉求当作博弈筹码,这样的政治操作实在让人难以认同。 参议院的一致同意,更像是一场缓兵之计,没有触及两党分歧的根本。制度性的漏洞依然存在,两个月后的1月30日,会不会又是一场新的拉扯?那些无薪工作的雇员、遭遇福利断供的家庭、蒙受巨额损失的企业,他们这段时间的伤痛谁来真正弥补?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