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最怕中国把他们布下的“渗透网”连根拔起 这些日子,圈子里都在传一句话:日本

诺原论楚翊许 2025-11-08 14:53:44

日本最怕中国把他们布下的“渗透网”连根拔起 这些日子,圈子里都在传一句话:日本现在最慌的,其实不是航母下饺子,也不是火箭炮射程,而是中国哪天真的动手,把他们这些年悄悄埋在中国地下的“钉子”一根根拔出来。 日本对中国的渗透从来不是临时起意,而是刻在骨子里的“老传统”,1901 年在上海开办的东亚同文书院,表面挂着 “研究中国文化” 的招牌,实则是不折不扣的间谍培训班,这所存在了 45 年的机构,硬生生培养出 5000 多名间谍,说它是日本侵华的 “情报源头” 一点不夸张。 他们搞的“大旅行计划”更是离谱,逼着学生花三五个月把除西藏外的中国省区走个遍,村落水井位置、河流宽度、城墙厚度全要记下来画成地图,比咱们自家查户口的还仔细,后来侵华战争时日军手里的精准地图,多半就出自这些“文化研究者”之手。 这种“伪装渗透”的路子,日本算是玩得炉火纯青。早年间的“仁丹”广告就是典型,看着是卖解暑药,实则是侵略的活广告。 1895年偷学中国药方搞出仁丹后,森下株式会社特意把军人形象印在商标上,在《申报》这类大报上狂砸广告,1910年光是卖到中国的仁丹就值45万日元。 最阴的是,这广告还成了情报标记,抗战时日军一看哪有仁丹广告,就知道这地方好控制,把商业宣传做成了军事向导,这算盘打得隔着黄海都能听见。 到了现在,日本的“钉子”埋得更隐蔽,军事、经济、文化全是渗透的突破口。 2025年就有消息说,辽宁抓了个60多岁的日本男子,那地方可是有航母造船厂的,用脚想都知道是来干啥的。 算上之前抓的,光是涉嫌间谍行为的日籍人士就有12个,其中4个都已经开庭审理了。 这还只是被抓的,没暴露的指不定还有多少,毕竟他们最擅长用“游客”“学者”的身份打掩护,就像当年兰州上空出现烟尘云团,西方卫星拍不到,日本立马派“专家旅游团”过来,花八角钱买篇杂志论文就摸清了底细,这效率比专业间谍还高。 经济领域的渗透也是让人心疼,堪称“偷师灭门”。宣纸技术咱们艺人用命护着,抗战时没被日军抢走,结果改革开放后被日本经济间谍偷了去,现在人家敢说“世界宣纸泾县第一,日本第二”。 景泰蓝更冤,工厂负责人还洋洋得意让“华侨代理商”拍工艺流程,不出两年日本仿品就把咱们的国际市场抢了去。 龙须草席更惨,600多年的出口历史,就因为技术被偷,不仅断了日本的进口,连国际市场都被他们垄断了,等于给别人递了宰自己的刀。 日本心里比谁都门儿清,航母火箭炮是硬实力,但这些“渗透网”才是真正的“眼睛”和“耳朵”。 硬实力拼不过,还能靠情报找补,要是这些“钉子”被连根拔起,日本就成了睁眼瞎。 想想看,军事基地的布局、核心技术的配方、关键产业的短板,这些靠间谍和伪装者弄到手的信息,比卫星照片还管用。 就像当年大庆油田的位置,外国人仅凭王进喜的照片和新闻报道就算出了产量,现在日本靠着这些“渗透网”,指不定手里攒了多少类似的机密。 而且最要命的是,这“渗透网”是长期经营的结果,不是说建就能建起来的。 东亚同文书院花了45年才养成体系,仁丹广告铺遍全国用了十几年,现在埋在各个领域的“钉子”,说不定也是熬了几十年才站稳脚跟的。 要是中国真动手清理,这些几十年的心血就全打水漂了。航母没了可以造,火箭炮射程不够可以加,但“眼睛”瞎了“耳朵”聋了,再先进的武器也打不准,这才是日本最慌的地方。 毕竟硬实力的差距能看见,可这些看不见的“渗透网”,才是他们敢跟中国叫板的底气,一旦被拔干净,就真成了没牙的老虎。

0 阅读:0
诺原论楚翊许

诺原论楚翊许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