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一边准备贸易谈判,一边开航母来南海,这意图太明显了。每次中美谈判,美国就爱在南海、台海搞军事小动作,这次也不例外。9月12日中美谈判前48小时,美军驱逐舰和英护卫舰穿越台湾海峡;还把“尼米兹”号和“华盛顿”号航母开到西太,一南一北把咱们海域圈住。 说起中美经贸磋商,总少不了美国那套老把戏,一边在谈判桌上谈条件,一边在周边海域摆出军事架势,试图用实力说话逼对方让步。这种做法不是头一回了,从2018年贸易摩擦升级开始,美国就反复用类似手段,南海巡航、台海过航,基本成了谈判前的固定节目。拿2020年那会儿来说,中美高层刚通完电话讨论关税问题,美国海军就派驱逐舰直奔南海,声称维护航行自由,结果中方海警全程盯梢,没给它半点喘息空间。 再往前推,2019年中美第十三轮磋商期间,美国“雷根”号航母编队刚好现身西太平洋,配合几艘驱逐舰在南海转悠,那意图谁都看得清清楚楚。 这些动作表面上叫“例行巡航”,骨子里就是想制造紧张氛围,让中方在经济议题上多退一步。问题是,这种套路用久了,效果越来越打折,中国海军的监视能力一步步上来,早不是任人宰割的局面了。 转到今年9月,这出戏又上演了。2025年9月初,中美经贸团队通过视频会议敲定新一轮关税调整磋商,焦点直指大豆进口和供应链重组。 中国这边态度明确,强调平等互惠,不搞单边施压。 美国国务院发言人还特意放话,说希望通过对话化解分歧,避免贸易战升级。 听起来挺诚恳,可没过两天,9月10日谈判正式启动前48小时,美英就联手在台海搅局。9月12日,美军“希金斯”号导弹驱逐舰和英国皇家海军“里士满”号护卫舰从北向南穿越台湾海峡,全程约两小时。 美国国防部事后确认,这是“常规过航”,通过国际水域,维护航行自由。 英国海军也跟着表态,称此举展示盟友合作,保障地区稳定。 可中方东部战区发言人直言,这种举动破坏台海和平,部队全程跟踪监视,空军海军全程锁定目标轨迹。 搁谁看,这时机卡得太准,谈判桌上刚热身,海面上就来这么一出,分明是想分散中方注意力,增加谈判筹码。 不止台海,美军在南海的动作更大。同期,“尼米兹”号航母从菲律宾海域南下,直奔南海入口,舰上搭载F-35战机群,伴随驱逐舰编队,形成南翼压力。 这艘老将3月底从加州出发,本是最后一次西太部署,10月中旬刚通过新加坡海峡进入南海,表面上练兵,实际位置正好卡在谈判敏感期。 北线呢,“乔治·华盛顿”号航母从关岛北上,覆盖东海边缘,两艘航母一南一北,基本把西太关键海域围了个半圈。 美国太平洋舰队司令部发声明,说这是加强印太存在,应对地区挑战。 搁老百姓眼里,这不就是明摆着用军事围堵,逼经贸让步吗?历史数据摆在那,类似部署总在中美高层对话前后出现,2018年贸易战高峰时,美国双航母就这么干过,南海一度警报拉满。 如今再来,意图更明显,谈判议题涉及关键矿产和关税豁免,美国想借海军优势,压中方在供应链上多松口。 当然,美国这算盘打得响,中方回应有板有眼。穿越事件一出,东部战区部队立刻行动,雷达锁定舰艇路径,空中预警机和海警艇并用,记录每段航速变化,直到美英船只驶出敏感区。 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在例行记者会上点名批评,说此类过航加剧紧张,呼吁美英尊重中方核心利益。 经贸谈判也没耽误,9月23日,中方重申关税战无赢家,建议基于互惠原则推进。 更关键的是,中国海军自身实力在加速赶超。就在同月,第三艘航母“福建”舰首次穿越台湾海峡,前往南海进行科研测试和训练。 这艘舰用电磁弹射,吨位超8万吨,5月海试启动,9月已完成多项验证,歼-15和歼-35战机反复起降,系统参数稳定。 相比美军老航母,“福建”舰代表技术跃升,标志中国航母编队向蓝水转型。 美国智库CSIS分析过,中国封锁台海能力强,但持久战代价高,美方介入风险大。 这种背景下,美国的军事小动作虽多,实际威慑力在降。 总的来说,美国一边谈贸易一边调航母的把戏,暴露了它战略焦虑。谈判桌上要价狠,海域里摆谱多,可中国稳扎稳打,经济韧性足,海军跟进快,这种双管齐下,让美方老招数越来越鸡肋。 希望中美多坐下来谈正事,少搞这些边门动作,早日把经贸关系拉回正轨。毕竟,互利共赢才是硬道理,军事对抗谁都落不着好。
美国一边准备贸易谈判,一边开航母来南海,这意图太明显了。每次中美谈判,美国就爱在
恰似江楼月
2025-10-22 23:40:55
0
阅读:45